• 首页
  • 诗歌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近/反义词
  • 造句
  • 学校
首页 > 古籍 > 饮馔-艺部

古籍分类-饮馔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茶笺 - 茶笺


  (明)闻龙 著

  茶初擅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由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

  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
...更多

北苑别录 - 北苑别录


  (宋)赵汝砺

  序 言

  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帝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太平兴国中,初为御焙,岁模龙凤,以羞贡篚,盖表珍异。庆历中,漕�
...更多

大观茶论 - 大观茶论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性风流,有才气,书、画、词、文无一不精,存世有真书、草书《千字文卷》以及《雪江归棹》、《池塘秋晚》等画卷。

《�
...更多

大观茶论 - 茶论


【原文】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下一。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①,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
...更多

大观茶论 - 地产


【原文】地产: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①,其味疏以薄②,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③,其叶疏以暴④,其味强以肆⑤,必资阴荫以节之。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更多

大观茶论 - 天时


【原文】天时:茶工作于惊蛰①,尤以得天时为急。轻寒,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茶工从容致力,故其色味两全。若或对[1]郁燠②,芽甲奋暴,促工暴力随稿,晷刻所迫,有蒸而未及压,压而未及研,研...更多

大观茶论 - 采择


【原文】

采择: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用爪断芽,不以指揉,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凡牙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①,一枪一旗为拣芽②,一枪二旗为次之
...更多

大观茶论 - 蒸压


【原文】

蒸压: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蒸太生则芽滑,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故茶色赤而不胶①。压久则气竭昧漓②,不及则色暗昧涩。蒸芽欲及熟而香,压黄欲膏尽急止。如
...更多

大观茶论 - 制造


【原文】

制造:涤芽惟洁,濯器惟净①,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饮而有少砂者,涤濯之下精也;文理燥赤者,焙火之过熟也。夫造茶,先度日晷之短长②,均工力之众寡,会采择之多
...更多

大观茶论 - 鉴辩


【原文】

鉴辩: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歙以实;即日成者,其色则青紫;越宿制造者,其色则惨黑。有肥凝如赤蜡者。末虽白,受汤则黄;有缜密如
...更多
上一页456789101112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盧德嘉 纂輯
(唐)陆广微
战国韩·韩非
宋·洪知常
清·李德洽
(宋)陳祥道
宋·曾公亮
唐·司马承祯
(元)郑元祐撰
清·洪秀全
(齐)孙膑
(南朝粱)鮑堅
(宋)洪皓
清·郑寿全
陈玄祐
李嗣真
吴江诗词网
www.wjszx.com.cn

晋ICP备2024047096号-2
Copyright @吴江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出国留学  百川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