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踳驳於王义释义


【谋】〔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牟。《說文》慮難曰謀。《爾雅·釋言》心也。《註》謀慮以心。《廣雅》議也。《玉篇》計也。《字彙》咨難慮患曰謀。《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書·洪範》聰作謀。《傳》度也。《詩·小雅》周爰咨謀。《傳》咨事之難易爲謀。《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疏》計謀也。又《襄四年》咨難爲謀。《註》問患難也。《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晉書·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又謀面。《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踳驳】駮”。错乱,驳杂。晋左思《魏都赋》:“非醇粹之方壮,谋踳駮於王义。”南朝梁刘孝标《<金华山栖志>序》:“行藏纷纠,显晦踳驳。”《明史·解缙传》:“《礼记》出於汉儒,踳驳尤甚,宜及时删改。”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然氏王父字者竟亡,以其事志,则久更踳驳丧实。”

【王义】立的法度。《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孙星衍疏引高诱曰:“义,法也。”汉皇甫规《女师箴》:“家有王义,室有严君,各有定位,阴阳是分。”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采周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

三都赋其它诗句

&lt
&lt
&lt
&lt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