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重光释义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

【重光】1.比喻累世盛德,辉光相承。《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孔传:“言昔先君文武,布其重光累圣之德。”汉班固《典引》:“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四》:“杨彪累世清德,四叶重光。”《隋书·音乐志中》:“祖宗功德,重光袭映。”清龚自珍《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诞以我皇帝册立皇太子,明年行授受礼,尧坐於上,舜听於下,重光叠照者四年。”2.指日、月。《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辰晷重光,协风应律。”李善注引张晏曰:“重光,谓日、月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三都赋其它诗句

&lt
&lt
&lt
&lt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