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歌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近/反义词
  • 造句
  •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经论类-医部

古籍分类-经论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伤寒论 - 简介


  伤寒论 东汉·张仲景 公元25-220年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
...更多

伤寒论 - 伤寒论序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更多

伤寒论 - 伤寒卒病论集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更多

伤寒论 -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更多

伤寒论 -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立春正月节斗指艮 雨水正月中指寅

  惊蛰二月节指甲 春分二月中指卯

  �
...更多

伤寒论 -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太阳病,项背强a2k4a2k4,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更多

伤寒论 -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
...更多

伤寒论 -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
...更多

伤寒论 -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更多

伤寒论 -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
...更多
上一页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黎眉
宋·赵升
隋·阇那崛多
宋·髙似孙
伊沛霞
(宋)乐史
汉·史游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明)鄧士龍 編輯
宋·胡三省
唐·令狐德棻
宋·王佐
唐·史徵
明·宗真宗
王守仁
(宋)吕颐浩
吴江诗词网
www.wjszx.com.cn

晋ICP备2024047096号-2
Copyright @吴江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出国留学  百川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