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歌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近/反义词
  • 造句
  •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经论类-医部

古籍分类-经论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伤寒论注 - 简介


  伤寒论注 清·柯琴 公元1644-1911年

  《伤寒论注》,伤寒著作。

  ①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
...更多

伤寒论注 - 自序


  尝谓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着书;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夫着书固难,而注疏更难。着书者往矣,其间几经兵燹,几番播迁,几次增删,几许抄刻,亥豕者...更多

伤寒论注 - 凡例


  ——《伤寒论》一书,自叔和编次后,仲景原篇不可复见。虽章次混淆,犹得寻仲景面目。方、喻辈各为更定。《条辨》既中邪魔。《尚论》浸循陋习矣,大背仲景之旨。琴有志重编,因无所据,窃思...更多

伤寒论注 - 卷一


  [卷一] 伤寒总论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无热,指初得病时,不是到底无热。发阴,指阳证之阴,非指直中于阴。阴阳指寒热
...更多

伤寒论注 - 卷二



  [卷二] 麻黄汤证上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外束,阳气不伸,故一身�
...更多

伤寒论注 - 卷三


  [卷三] 阳明脉证上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阳明为传化之府,当更实更虚。食入胃实而肠虚,食下肠实而胃虚。若但实不虚,斯为阳明之病根矣。胃实不是阳明
...更多

伤寒论注 - 卷四


  [卷四] 太阴脉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阳明三阳之里,故提纲属里之阳证;太阴三阴之里,故提纲皆里
...更多

伤寒论条辨 - 简介


  伤寒论条辨 明·方有执 公元1368年—1644年

  《伤寒论条辨》,伤寒著作。八卷。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
...更多

伤寒论条辨 - 序


  医之为道。肇始于本草经。阐明于素难。至伤寒论而大备焉。本草经者神农氏之书也。素难者轩岐越人之书也。伤寒论仲景氏之遗书也。然本草之作于神农氏。世传其说而不经见。嘉本草序谓。神农尝...更多

伤寒论条辨 - 伤寒论条辨引


  传曰。仲景者姓张氏。名机。仲景其字也。南阳人。(张松北见曹操以其川中医有仲景为夸以建安言之则松亦仲景时人)受业于同郡张伯祖。善于治疗。尤精经方。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更多
上一页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陈治平、孙轩辕、陈文
李叔同
元·金月岩
清·王泰林
(宋)蔡襄
庄周
刘宋·求那跋摩
宋·陈大师
宋·金尤中
明·陆西星
清·王逢辰
明·佚名
清·俞正燮
(明)席书 编次,朱家相 增修
明·钟伯敬
明·周高起
吴江诗词网
www.wjszx.com.cn

晋ICP备2024047096号-2
Copyright @吴江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出国留学  百川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