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歌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近/反义词
  • 造句
  • 学校
首页 > 古籍 > 诏令奏议-史部

古籍分类-诏令奏议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二工政八河防七


  论治河优劣 
包世臣

近世言河者每归之天幸。天幸者。一年偶值雨雪稀少而已。人事果至。虽遇异涨而可必其无患。是故河臣以能知长河深浅宽窄者为上。能明钱粮者次之。重用武职者又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三工政九河防八


  河防志 
张鹏翮

一挑穵引河之法。审势贵于迎溜。而施工宜于深阔。且俟水大涨。乘机开放。则有一泻千里之势。不可太窄。窄则受水无多。遽难挽溜以入新河。不可太浅。浅则水不全趋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四工政十运河上


  覆奏江南运河情形疏乾隆五十年 
兰第锡

窃臣等奉  上谕据管干珍奏。查催漕船往来河干诸湖堤堰闸座。涵洞具存。或湖深而支河不通。或湖中存水不多。亦有竟至淤涸者。若不及时经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五工政十一运河下



  漕运小 

顾栋高

河南。自昔转输处也。尧舜禹都冀州。禹贡载浮于洛。达于河。其时之贡道。即运道也。殷周以来。诸侯封建。各食其土。故漕运之制未详。因禹之旧。汉兴。�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六工政十二水利通论


  论水利日知录 
顾炎武

欧阳永叔作唐书地理志。凡一渠之开。一堰之立。无不记之其县之下。实兼河渠一志。亦可谓详而有体矣。唐时为令者。犹得以用一方之财。兴期月之役。而志之所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七工政十三直隶水利上


  畿辅八府地图记 
陆陇其

康熙甲子有诏命天下考正山川之图。井陉道佥事李公。分查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五府之地。天津道朱公。分查顺天永平河闲三府之地。既。乃合而为图以上。陇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八工政十四直隶水利中


  书徐贞明遗事 

赵一清

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详关中水利。后代不都。故诸渠废绝。不复可寻。明定鼎燕京。尤急漕务。惟资给东南之粟。讲求输运之便已尔。浚河以通漕。护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十工政十六直隶河工


  治河蠡测 
陈仪

从来治河者必通计全局之利害。而后可定一河之会归。必先定下流之会归。而后可议上游之开筑。此理势之当然。古今之通论也。明胡体干论江南水利。以为高山大原。众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十一工政十七江苏水利上


  江苏水道图说会典
江苏省。总督治江宁府。巡抚治苏州府。在江宁东南。江宁府之北。扬州府淮安府海州。其西北徐州府。其东北海门厅通州。苏州府之东。松江府太仓州。其西常州府镇江府。大
...更多

皇朝经世文编 - 卷一百十二工政十八江苏水利中


  淮扬水利考序 
计东

从来河漕重臣。经理运道。自临清以南。清河以北。荒度之功。不敢不至。至淮安以南。瓜洲以北。运河三百里。则视为内地安澜。不甚加意。惟浅则挑浚。潦则宣泄
...更多
上一页232425262728293031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李江
清·周学霆
宋·吴开
(東漢)班固 編,(唐)顏師古 注
元·陶宗仪
宋·卢天骥
顾诚
(明)杨尔增 著
唐·李义府
惠淇源
清·崔象川
(民国)孟定恭
清·徐沁
明·袁袠
宋·史达祖
(宋)范致明
吴江诗词网
www.wjszx.com.cn

晋ICP备2024047096号-2
Copyright @吴江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出国留学  百川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