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歌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近/反义词
  • 造句
  •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其他医学-医部

古籍分类-其他医学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铜人针灸经 - 点校说明


  “四库本”《铜人针灸经》共七卷。从内容来看,大约是集合了《内经》、《难经》,以及《明堂经》、《甲乙经》等与针灸相关的典籍,并结合了宋代王惟德(一作惟一)所做《铜人腧穴针灸图》的...更多

铜人针灸经 - 卷一


  夫《黄帝正經》者,是先聖之遺教,乃後人之令範。是以先明流注、孔穴,靡不指的其源,若或茍從異説,恐乖正理之言。其十三經脈者,皆有俞、原,手足陰陽之交会,血氣之流通,外營指節,内連...更多

铜人针灸经 - 卷二


  今具列一十二人形共計二百九十穴

  上星一穴,在額顱上直鼻中央,入髪際一寸、陷容豆是穴。督脉氣所發。主療頭風,頭腫皮腫而虚(按:據《針灸大成·督脈考正穴法》所引《
...更多

铜人针灸经 - 卷三


  

  神庭一穴,在髪際直鼻上督脉,上一寸髪際是也。足太陽、陽明之會。主治腫氣,風癎、顛風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披髪而上歌下哭、多學人言語,驚悸不得安寢。禁不可針。日灸七
...更多

铜人针灸经 - 卷四


  

  後頂一穴,在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是督脉氣所發。針入四分,灸五壯。主風眩,目視,額顱上痛。

  强間一穴,在後頂後一寸半,一名“大羽”。是督脉氣所發。主頭如針刺
...更多

铜人针灸经 - 卷五


  

  竅隂一穴,在完骨上、枕骨下。足太陽、少陽之會。主骨疸發厲頭痛引頭也(按:似有缺、誤,不通)。灸五壯。針入三分。

  浮白二穴,在耳後,入髪際一寸。
...更多

铜人针灸经 - 卷六


  

  角孫二穴,在耳廓中間,開口有穴。手足少陽、手太陽(按:據《針灸甲乙經》,應是“手陽明”)之會。主齒不嚼物,齲痛腫。灸三壯。針入三分。

  耳門二穴
...更多

铜人针灸经 - 卷七


  針灸吉日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壬午、甲申、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己未、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壬戌、丙戌

...更多

鬼门十三针 - 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是由《鬼门十三针·针刺篇》中的鬼封、鬼宫、鬼窟、鬼垒、鬼路、鬼市、鬼堂、鬼枕、鬼心、鬼腿、鬼信、鬼营、鬼藏、鬼臣等。十三鬼穴中选其对癫、狂、痫有奇特治疗作用的腧穴,经过十�...更多

针邪密要 - 针邪密要


凡男妇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胀,或昼夜妄行,或口眼俱斜,或披头跣足,或裸形露体,或桑见神鬼,如此之类,乃飞虫精灵,妖孽狂鬼,百邪侵害也。欲治之时,先要 愉悦:�...更多
上一页5678910111213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林焜熿 纂輯、子豪 續修
(明)沈德符撰
罗贯中
钟泰
清·吴砚丞
(梁)吴均撰
(明) 孙允中
(清)钱涛
南齐·褚澄
清·叶其蓁
赵汝珍
艸衣
清·孙涛续
(北宋)趙汝礪
宋·周去非
韦居安
吴江诗词网
www.wjszx.com.cn

晋ICP备2024047096号-2
Copyright @吴江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出国留学  百川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