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诗歌
    • 诗经
    • 楚辞
    • 乐府
    • 古风
    • 唐诗
    • 宋词
    • 宋诗
    • 元曲
    • 作者
  • 古籍
  • 近/反义词
  • 造句
  •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妇幼类-医部

古籍分类-妇幼类


史部
子部
集部
诗部
儒部
易部
艺部
医部
从部
佛部
道部
别史
编年
传记
地理
纪事本末
目录
史评
野史
杂史
载记
诏令奏议
正史
政书
职官
志存记录
类书
笔记
兵家
道释
法家
农家
算法
杂论
诸子
别集
词话
话本
诗话
文评
小说
演义
总集
宝卷
谜语
笑话
词集
剧曲
诗集
楚辞
对联
汉赋
春秋
礼经
蒙学
尚书
诗经
四书
小学
修身治家
语录
乐经
五经总义
孝经
八字预测
六壬预测
六爻八卦
奇门遁甲
术数
易经
风水预测
相术其他
周易梅花
紫微斗数
草木鸟兽虫鱼
绘画
器物
书法
武术
饮馔
工艺
棋技
音乐
篆刻
综合
方药类
妇幼类
各论类
经论类
其他医学
四诊类
本草类
其他
台湾文献丛刊
杂别
白话二十四史
藏外
嘉兴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乾隆藏
续藏
续藏经
杂藏
道别
洞神部
洞玄部
洞真部
太平部
太玄部
续道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婴童百问 - 卷之九


  [卷之九] 虚羸第八十一问

  仲阳云∶虚羸者、脾胃不和,不能乳食,致使肌肤瘦弱,亦因大病或吐泻后,脾胃尚弱,不能传化谷气也。有冷者、时时下利,唇口青白,有热温壮、身
...更多

婴童百问 - 卷之十


  [卷之十] 第九十一问

  圣济论证、肺经受风寒,因咳嗽,肺停冷血生痰,致使腑脏有热,睡卧不安,故成,咽喉间如拽锯之声。

  小儿若有此候,可服通关梅花
...更多

婴儿论 - 简介


  婴儿论 清·周士祢 公元1644-1911年

  儿科著作。1卷。清周士称撰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书中载述以下内容,即辨初生脉证并治以及寒热、发惊、疮疹、疳病、上焦病、中焦病、
...更多

婴儿论 - 序



  人之所爱。莫有过爱子者也。而受之至。不能无所忧。忧之至。莫有过忧其疾者也。唯其疾是忧。不知所以除之之道而可乎。传云。有疾不择医。为不慈不孝。夫苟饮免不慈不孝之讥。且莫如择�
...更多

婴儿论 - 辨初生脉证并治第一


  儿初生。肌肤至红。啼声吃吃。胸腹坚硬者。此为热毒所致。儿生下。身体石硬。啼声沉浊者。此为寒毒所致。儿落草。肌肉淡白。啼声微细者。此为虚质。难养也。儿始生。发黑体实。遍身顺和。啼...更多

婴儿论 - 辨寒热脉证并治第二


  寒热之为候有风湿。有疮疹。有宿食。有惊动。皆能发寒热。须要别论。以无令误也。病患发热恶寒。脉缓者。名曰感风。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儿洒...更多

婴儿论 - 辨发惊脉证并治第三


  问曰。惊有阳有阴。何以别之。答曰。儿肝气实盛。适与风气相搏。窜视反张。脉浮而弦者。名曰阳痫也。儿元真虚弱。肝气独亢。睡惕露睛。脉细而弦者。名曰阴痫也。儿风热伤食。若疮热虫动。是...更多

婴儿论 - 辨疮疹脉症并治第四


  疮疹为病热毒所致。恶寒发热。食饮反如故。此为疮疹之渐也。寒热发作。口渴脉滑。身体有热处者发疮疡也。恶寒发热。脉滑而肌肤发红班者。名曰丹毒也。洒淅恶寒。肌肉发红脉者。名曰红丝疔也...更多

婴儿论 - 辨疳病脉证并治第五


  问曰。疳有五疳者。何谓也。答曰。五疳者。五脏所发见也。疳者属脾。脾实则无五疳。有五疳者。此为脾既病也。
  疳之为恙。肉脱血燥。腹硬而脉细数。若身热发作。若大便溏。小
...更多

婴儿论 - 辨上焦病脉证并治第六


  问曰。上焦病何谓也。答曰。假令如鼻耳眼口所患。此为上焦之病也。头痛发热。咳嗽鼻鼽。脉浮而数者。风寒也。

  头痛ht作。肌肤鲜明。而脉滑者。为留饮也。头痛胸痞。若脚�
...更多
上一页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孔继涵
(唐)樊绰
清·李容
宋·黄庭坚
清·王谟
许啸天
清·悟进
清·江永
(宋)魏庆之
清·许遯翁
后晋·刘昫等
宋·韩彦直
(唐)易静
明·冯元成
鶡冠子
清·李江
吴江诗词网
www.wjszx.com.cn

晋ICP备2024047096号-2
Copyright @吴江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出国留学  百川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