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青溪
上一卷
下一卷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
青溪
青溪原文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青溪注释
①青溪:在今陕西勉县之东。 ②言:发语词,无义。黄花川: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北。 ③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④声:溪水声。色:山色。 ⑤漾漾:水波动荡。菱荇(líng xìng):泛指水草。“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 ⑥素:洁白。心素:指高洁的心怀。闲:悠闲淡泊。澹:恬静安然。 ⑦磐石:又大又平的石头。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从此算了。又有写作盘石。 ⑧逐:顺,循。 ⑨将:将近。 ⑩万转:形容山路千回万转。 ⑾泛:飘浮。 ⑿澄澄:清澈透明。 ⒀映:倒映。 ⒁葭苇:泛指芦苇。 ⒂请:愿。
青溪简介
《青溪》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青溪译文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青溪赏析
进入黄花川,就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青溪水声。溪水清澈,直视无碍,水中鱼儿追逐嬉戏,怡然自乐。茂盛的树木与溪边的小草、野花相映成趣。在大诗人王维的指引下,我们循着溪水继续前行。 山势斗折蛇行,千回万转,溪水一下子变得不安分起来了,在山间乱石中你推我拥,奔腾向前,哗哗作响,整个山林瞬间喧闹起来了。再往前走是一片茂密幽深的松林,置身其中,山色渐渐阴暗,丝凉意沁入心脾。顽皮的溪水经过刚才的打闹后,也许是累了,也许是被眼前的幽静同化了,陡然安静下来了,缓缓地无声无息地向前流着。 出了松林,我再次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在宽大的水面上浮泛着,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在水中像一幅天然画,鲜艳明媚。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难怪诗人王维对它情有独钟呢! 不难想象,当年诗人王维游此地的心境。“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他以青溪自喻,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闲逸的情趣。心境、物境在这里已经融合为一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青溪虽不到百里,但带给人的愉悦、淡泊、惬意无可比拟。置身这里,拥有恬静,烦扰不再,有如此美景相伴,此生何求呀!我早已陶然其中,不想回去了。难怪诗人王维“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想坐在顽石上,悠然地钓鱼,要一生都隐居在这里呢! 其实大自然所呈现的景趣往往和人们的某种心境和谐一致,人们的种种心情也会在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融合。造物者用它的鬼斧神工竟造就了这样一个空灵宁静的环境,此生能到此一游,无憾事矣! 拓展训练: 1“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这两句中的“喧”和“静”用得极妙,试做点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中的“喧”和“静”用得极妙,一动一静,形成对比,以溪水的动衬环境的寂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 青溪虽不到百里,但带给人的愉悦、淡泊、惬意无可比拟。置身这里,拥有恬静,烦扰不再,有如此美景相伴,此生何求呀!我早已陶然其中,不想回去了。难怪诗人王维“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想坐在顽石上,悠然地钓鱼,要一生都隐居在这里呢! 其实大自然所呈现的景趣往往和人们的某种心境和谐一致,人们的种种心情也会在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融合。造物者用它的鬼斧神工竟造就了这样一个空灵宁静的环境,此生能到此一游,无憾事矣! 拓展训练: 1“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这两句中的“喧”和“静”用得极妙,试做点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中的“喧”和“静”用得极妙,一动一静,形成对比,以溪水的动衬环境的寂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
王维
简介
简介暂无
王维
的其它诗歌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出塞作
黄雀痴(杂言走笔)
酬郭给事
新秦郡松树歌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榆林郡歌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问寇校书双谿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寄崇梵僧(崇梵寺近东阿覆釜村)
秋夜独坐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使至塞上
答张五弟
汉江临泛
雪中忆李楫
观猎
送李睢阳(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
寒食城东即事
不遇咏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终南山
送崔五太守
桃源行
同崔傅答贤弟
送梓州李使君
赠吴官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燕支行(时年二十一)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哭殷遥
叹白发
归嵩山作
别弟妹二首(一作卢象诗)
终南别业
洛阳女儿行
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山居秋暝
戏嘲史寰
休假还旧业便使(一作卢象诗)
过香积寺
送殷四葬(一作哭殷遥)
送康太守
酬张少府
疑梦
送权二
老将行
句
冬夜书怀
陇头吟
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夷门歌
羽林骑闺人
新晴野望
燕子龛禅师
春中田园作
过太乙观贾生房
青溪
济上四贤咏。郑霍二山人(一作寄崔郑二山人)
渭川田家
济上四贤咏。成文学
送别
济上四贤咏。崔录事
陇西行
李陵咏(时年十九)
西施咏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宿郑州
早入荥阳界
渡河到清河作
苦热
纳凉
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瓜园诗
送韦评事
灵云池送从弟
谒璿上人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寒食汜上作(一作途中口号)
戏题辋川别业
韦侍郎山居
伊州歌
戏题盘石
过李楫宅
送沈子福之江东
寄河上段十六
丁田家有赠
饭覆釜山僧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示裴迪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西去亦对维门)
偶然作六首
赠裴旻将军
李处士山居
早朝
辋川集。北垞
蓝田山石门精舍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辋川集。椒园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不果斯诺
送平澹然判官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冬日游览
辋川闲居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鸬鹚堰
华岳
留别钱起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即事
别綦毋潜
秋夜曲
辋川别业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崔兴宗写真咏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叹白发
山中寄诸弟妹
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
观别者
赠韦穆十八
临高台送黎拾遗
资圣寺送甘二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别辋川别业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走笔成)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送高適弟耽归临淮作(坐上作)
红牡丹
送从弟蕃游淮南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齐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赵仙舟)
杂诗三首
送缙云苗太守
送张五归山
送陆员外
山茱萸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哭孟浩然(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
奉送六舅归陆浑
阙题二首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辋川集。茱萸沜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辋川集。宫槐陌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
辋川集。南垞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
山居即事
辋川集。欹湖
奉寄韦太守陟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
辋川集。柳浪
林园即事寄舍弟ヨ(次荆州时作)
辋川集。金屑泉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辋川集。华子冈
辋川集。文杏馆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辋川集。斤竹岭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辋川集。木兰柴
敕赐百官樱桃(时为文部郎)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赠裴十迪
赠房卢氏琯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
赠刘蓝田(一作卢象诗)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赠李颀
重酬苑郎中(时为库部员外)
从军行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等诸公
早春行
送方尊师归嵩山
早朝
送杨少府贬郴州
献始兴公(时拜右拾遗)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早秋山中作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听百舌鸟
扶南曲歌词五首
班婕妤三首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哭褚司马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田家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东谿玩月(一作王昌龄诗)
游悟真寺(一作王缙诗)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
晓行巴峡
清如玉壶冰(京兆府试,时年十九)
赋得秋日悬清光
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投道一师兰若宿
游化感寺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济州过赵叟家宴
山中示弟
送熊九赴任安阳
送李太守赴上洛
赠焦道士
赠东岳焦炼师
送祢郎中
上张令公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
画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时为右补阙)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时为右补阙)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送邢桂州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
待储光羲不至
愚公谷三首(青龙寺与黎昕戏题)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酬慕容十一
杂诗
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
酌酒与裴迪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
送孙秀才(《纪事》作王缙诗)
听宫莺
杂诗
戏题示萧氏甥
晚春归思
泛前陂
登河北城楼作
千塔主人
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春日上方即事
淇上田园即事
春园即事
郑果州相过
归辋川作
韦给事山居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喜祖三至留宿
登辨觉寺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送孙二
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一作被出济州)
与卢象集朱家
登裴秀才迪小台
送元二使安西
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
过崔驸马山池
少年行 其一
过福禅师兰若
田园乐 其六
山中
送张五諲归宣城
送友人南归
送贺遂员外外甥
送杨长史赴果州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一作钱起诗)
送崔九兴宗游蜀
送崔兴宗
送刘司直赴安西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送方城韦明府
送李员外贤郎
送张道士归山
少年行四首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送钱少府还蓝田
送丘为往唐州
送张判官赴河西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
送严秀才还蜀
送李判官赴东江
老将行
送封太守
桃源行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临湖亭
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卢照邻)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和尹谏议史馆山池
寄荆州张丞相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书事
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相思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杂诗 其二
宋进马哀词
山中送别
田园乐七首·其一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漆园
登楼歌
鸟鸣涧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辛夷坞
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
竹里馆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
白石滩
鱼山神女祠歌。迎神
栾家濑
鱼山神女祠歌。送神
鹿柴
白鼋涡(杂言走笔)
孟城坳
赠裴迪
息夫人
积雨辋川庄作
青雀歌(与卢象、崔兴宗、裴迪、弟缙同赋)
青溪诗句
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
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我心素已闲
垂钓将已矣
澄澄映葭苇
请留盘石上
清川澹如此
言入黄花川
声喧乱石中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