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一卷
下一卷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原文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果因倒置的手法,使开篇奇突警湛。“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以相同句式,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至“戍楼西望烟尘黑”,写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势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马川行》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人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奇突,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作者写自然好写大风大雪、极寒酷热,而这里写军事也是同一作风,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仿佛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摇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殊不知下面四句中,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均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则战争之艰苦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意志坚忍、喜好宏伟壮烈事物的诗人,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他这样写,正是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便“越发得意,好象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下一层中说到“甘苦辛”,亦应有他自身体验在内。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写“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暗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末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则当看今朝。“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诗人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见功名胜古人”,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无疑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人”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所感到的,不正如此么?
岑参
简介
简介暂无
岑参
的其它诗歌
题苜蓿峰寄家人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春兴戏题赠李侯
送扬州王司马
阻戎泸间群盗
失题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郡斋闲坐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送江陵黎少府
题铁门关楼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参曾居此郡八九年)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
早上五盘岭
相和歌辞。长门怨
叹白发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即太尉光弼弟)
东归发犍为,至泥谿舟中作
戏题关门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秋思
赴犍为经龙阁道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安西馆中思长安
经陇头分水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日没贺延碛作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
题梁锽城中高居
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
送颜少府投郑陈州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龙女祠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眼公不下此堂十五年矣)
送张都尉东归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题井陉双谿李道士所居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
万里桥
寄韩樽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石犀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临洮客舍留别祁四
司马相如琴台
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谢
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cc
送任郎中出守明州
严君平卜肆
灭胡曲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同好)
张仪楼
佐郡思旧游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升仙桥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送陈子归陆浑别业
杨雄草玄台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送张升卿宰新滏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
楚夕旅泊古兴
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送杨瑗尉南海
先主武侯庙
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文公讲堂
送薛弁归河东
送周子落第游荆南
林卧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送严诜擢第归蜀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送严维下第还江东
夏初醴泉南楼送太康颜少府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得寒字)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送卢郎中除杭州赴任
送蜀郡李掾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
送郑少府赴滏阳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
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业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西掖省即事
送颜韶(得飞字)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得闲字)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缑山西峰草堂作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得时字)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奉和相公发益昌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得寒字)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南溪别业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火山云歌送别
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得蝉字)
春梦
过碛
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得江字。一作充使)
送祁乐归河东
南池宴饯辛子,赋得蝌斗子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仙凯歌
苗侍中挽歌二首
寄左省杜拾遗
登嘉州凌云寺作
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得低字)
澧头送蒋侯
逢入京使
赵将军歌
成王挽歌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经火山
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
戏问花门酒家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碛中作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送颜平原
和贾舍人早朝
暮秋山行
晚发五渡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
巴南舟中夜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江上春叹
送李郎尉武康
送李翥游江外
初至犍为作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杨固店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
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
虢州酬辛侍御见赠
还东山洛上作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南楼送卫凭(得归字)
轮台即事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北庭作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宿铁关西馆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首秋轮台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见有高道举征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丘中春卧寄王子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江上阻风雨
河西春暮忆秦中
韦员外家花树歌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
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一作无名氏诗,一作李白诗)
赴北庭度陇思家
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
醉后戏与赵歌儿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范公丛竹歌
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
玉门关盖将军歌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题虢州西楼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赠酒泉韩太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题金城临河驿楼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赠西岳山人李冈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汉上题韦氏庄
送郭乂杂言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题新乡王釜厅壁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题山寺僧房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高冠谷口招郑鄠
送魏四落第还乡
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西亭子送李司马
郊行寄杜位
郡斋南池招杨辚
渔父
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
虢州卧疾,喜刘判官相过水亭
登古邺城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邯郸客舍歌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感遇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优钵罗花歌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寻阳七郎中宅即事
蜀葵花歌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送崔子还京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郡斋平望江山
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岁暮碛外寄元撝
寄青城龙谿奂道人
登总持阁
寄宇文判官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登凉州尹台寺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晦日陪侍御泛北池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得人字)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
终南东谿中作
敦煌太守后庭歌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
喜韩樽相过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与鄠县群官泛渼陂
银山碛西馆
陪使君早春东郊游眺(得春字)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感遇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太白胡僧歌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
卫节度赤骠马歌
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得时字)
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得长字)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此曲本出北同城)
冬夕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
裴将军宅芦管歌
句
喜华阴王少府使到南池宴集
送费子归武昌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醉戏窦子美人
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秋夜闻笛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送人赴安西
胡歌
送杨子
送赵侍御归上都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送颜评事入京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得阳字)
题观楼
送韦侍御先归京(得宽字)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送柳录事赴梁州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
石上藤(得上字)
山房春事二首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
送李司谏归京(得长字)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奉送贾侍御使江外
送襄州任别驾
崔仓曹席上送殷寅充石相判官赴淮南
精卫
送人归江宁
送李明府赴睦州,便拜觐太夫人
送怀州吴别驾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原头送范侍御(得山字)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送崔主簿赴夏阳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衙郡守还
送王七录事赴虢州
过燕支寄杜位
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句
轮台城北旄头落
轮台城头夜吹角
单于已在金山西
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
羽书昨夜过渠黎
戍楼西望烟尘黑
平明吹笛大军行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