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旷荡洗瑕谪释义


【何时】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典

【旷荡】亦作“旷盪”。1.辽阔;宽广。汉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文选·王褒<洞箫赋>》:“弥望儻莽,联延旷盪。”李善注:“儻莽、旷盪,宽广之貌。”明唐寅《山坡羊》曲:“烟波旷荡,旷荡鳞鸿杳。”萧红《最后的一星期》:“空了!在屋子里边走起来很旷荡。”2.浩荡,广大。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前蜀杜光庭《众修三元醮词》:“俱承旷荡之恩,各遂逍遥之性。”清魏源《军储篇一》:“自古旷荡之仁,可行於文景,不可行於宣元之世。”3.指宽宏的恩德。晋陆机

【洗】《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又潔也。《書·酒誥》自洗腆致用酒。又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又姑洗,鐘名。見《左傳·定四年》。又洗馬,官名。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音姺。與洒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又承水器也。《儀禮·士冠禮》設洗于東榮。又石名。《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下多洗石。又洗手,花名。《楓窻小牘》雞冠花,汴人謂之洗手花。漢典考證

【瑕】《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說文》玉小赤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註》赤瑕,赤玉也。又玉玷也。《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禮·聘義》瑕不揜瑜。《註》瑕,玉之病也。又過也。《詩·大雅》烈假不瑕。《註》烈,光,假,大,瑕,過也。《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註》不以汝爲罪釁也。又《博雅》瑕,裂也。又遠也。《詩·衞風》不瑕有害。《傳》瑕,遠也。《箋》瑕,猶過也。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註》瑕,謂虛脆也。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谪】《唐韻》《集韻》《韻會》陟革切,音摘。與讁同。《廣雅》責也。《玉篇》咎也,罪也,過也,怒也。《類篇》罰也。《左傳·成十七年》國子謫我。《註》譴責也。《史記·申屠嘉傳》議以謫罰,侵削諸侯。《前漢·武帝紀》天漢元年,發謫戍,屯五原。《老子·道德經》善言無瑕謫。又變氣也。《左傳·昭三十一年》日始有謫。又《玉篇》治革切《集韻》士革切,音賾。《揚子·方言》怒也。《註》相責怒也。又《集韻》丁歷切,音的。亦罰也。又叶竹棘切,音陟。《柳宗元·懲咎賦》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惟罪大而寵厚兮,宜夫重仍乎禍謫。 《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