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读韩杜集
上一卷
下一卷
杜牧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杜牧
读韩杜集
读韩杜集原文
杜牧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读韩杜集注释
【续弦胶】古代传说西海之中有凤麟洲,仙家以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又名集弦胶、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粘合之处,终无所损。见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唐杜牧《读韩杜集》诗:“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漢
读韩杜集赏析
杜牧诗歌鉴赏,唐诗鉴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冬至日寄小侄何宜诗》)诗人对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四位大诗人、大作家可谓推崇备至。 他的诗受杜甫影响,在俊爽峭健中具有风华流美之致。 清薛雪《一瓢诗话》赞曰 :“杜牧之晚唐翘楚,名作 颇多 ,而恃才纵笔处亦不少 。如《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直造老杜门墙,岂特人称小杜而已哉 ?”他的 文力主“以意为主 ”,使韩愈所提倡的古文体,奥衍纵横,笔力健举。这首七绝宣示了诗人钻研杜、韩的心得,表达其倾慕、推重之情。 前两句描叙愁中读杜、韩诗文的极度快感。杜诗韩笔,指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古文。《唐音癸签》云: “杜牧有绝句云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 搔。’称文为笔,始六朝人。《沈约传》云 :‘谢玄晖 善为诗,任彦升工於笔,约兼而有之 。’又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论文章之弊,亦分诗与笔为言。牧所本也。”《文心雕龙》云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 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愁来”,点明诗人研 读杜诗韩笔时的心绪。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割据,内战频仍,致使边防空虚,民生凋敝;而吐蕃统治者又占据河西、陇右,威胁京都,河陇人民长期受吐蕃奴隶主奴役之苦。这内忧边患,时刻萦绕在诗人心头,他怎能不愁从中来?这“愁 ”,是诗人抱负的流露、识见的外溢和正义感的迸泻 。“愁来”读杜、韩,说 明诗人与杜、韩灵犀相通。他从杜的沉郁顿挫和韩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 、胆识和力量。理性的享受, 心灵的快感,使他忽发奇想,恍若请古代神话中的麻姑仙女用那纤长的指甲搔着自己的痒处一样。麻姑搔痒,典出《 神仙传 》:“麻姑手爪不似人形,皆似鸟爪。蔡经心言 :‘背大痒时 ,得此爪以爬背 ,当佳 也 。’”此典原意是蔡经悬想麻姑爪爬背上痒处 ,舒适、愉快;诗人移作搔心头痒处,酣畅、痛快。这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诗人兴到之笔,妙在信手拈来,兴味盎然。 后两句喟叹杜、韩的杰作无人嗣响 。诗人把杜、 韩比作天外飞来的百鸟之王凤凰,赞叹、倾慕之情显然可见 。“续弦胶”典出《十洲记》:“凤麟洲在西海 之中,洲四面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有凤麟数万,各各为群,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胶 ,名之为续弦胶 ,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 这里不用“凤喙”而用“凤髓 ”,是特地将新意注入 旧典。“髓”是“骨髓”、“精髓”。诗人感慨:有谁能得杜诗韩笔的精髓呢?可惜无人能像杜、韩那样,用如椽的巨笔写出史诗式的杰作了。“续弦胶”,又隐喻能逆挽晚唐倾颓之势的济世方略。日趋没落的晚唐社会犹如断弦的弓弩,其颓势已定。有谁能用凤髓制得续弦胶 ,把断了的弓弦续上呢?不明言“愁”,而其 “愁”自见。这两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一问一答,自成呼应,读来饶有韵味。 这首诗以愁起,以愁结,一前一尾 ,一显一隐,错落有致。诗中旧典活用 ,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又使人回味不已。无论是题旨、意象,还是结构、语言,都呈现特异之处。《吟谱》云:“杜牧诗主才,气俊思活。”以此观之,诚然。
杜牧
简介
简介暂无
杜牧
的其它诗歌
山行
奉和仆射相公春泽稍愆圣君轸虑嘉雪忽降…成四韵
泊秦淮
别沈处士
遣怀
留赠
寄远人
宣州开元寺南楼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赠张祜
宣州留赠
寄题宣州开元寺
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
偶题二首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赤壁
代人作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
春思
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再奉长句一篇兼有谘劝
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
秋岸
过大梁闻河亭方宴赠孙子端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初上船留寄
和严恽秀才落花
倡楼戏赠
斑竹筒簟
有寄
送隐者一绝
兵部尚书席上作
题张处士山庄一绝
叹花
有怀重送斛斯判官
题武关
赠别二首
寄远
南陵道中
少年行
盆池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送卢秀才一绝
醉题
题桃花夫人庙
偶题
题乌江亭
入商山
江上偶见绝句
齐安郡后池绝句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题木兰庙
题青云馆
初冬夜饮
寄题甘露寺北轩
送国棋王逢
早秋
杜秋娘诗并序
秋思
张好好诗并序
途中一绝
题齐安城楼
春尽途中
商山麻涧
题村舍
感怀诗
代人寄远六言二首
秋浦途中
闺情
读韩杜集
旧游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二
寄远
润州二首 其一
帘
村行
遣兴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长安秋望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重题绝句一首
登九峰楼寄张祜
送陆洿郎中弃官东归
念昔游三首 其一
郑瓘协律
题扬州禅智寺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题元处士高亭(宣州)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汴河怀古
蔷薇花
汴河阻冻
句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七夕
寄宣州郑谏议
即事
题寿安县甘棠馆御沟
金陵
送薛种游湖南
吴宫词二首
题横江馆
题孙逸人山居
寄澧州张舍人笛
中途寄友人
送李群玉赴举
怀紫阁山
寄崔钧
江楼晚望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许浑先辈
九日(以下补遗)
和州绝句
寄牛相公
书怀寄中朝往还
为人题赠二首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闻雁
寄浙东韩八评事
鸳鸯
除官行至昭应,闻友人出官因寄
惜春
云梦泽
雁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一作重宿襄州哭韦楚老拾遗)
新柳
途中作
送别
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
襄阳雪夜感怀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汉江
行经庐山东林寺
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
阿房宫赋
南楼夜
丹水
金谷怀古
商山富水驿(驿本名与阳谏议同姓名,因此改为富水驿)
寄卢先辈
罢钟陵幕吏十三年,来泊湓浦,感旧为诗
江上逢友人
江上雨寄崔碣
寄湘中友人
台城曲二首
题白云楼(一作许浑诗,题作汉水伤稼)
怀钟陵旧游四首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因成十六韵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兼呈工部刘公
新定途中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有题壁十韵…辄献此诗
题新定八松院小石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走笔依韵
哭韩绰
送太昱禅师(一作许浑诗)
赠朱道灵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
陵阳送客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宿东横山濑
送刘秀才归江陵
绿萝
题禅院(一作醉后题僧院)
留题李侍御书斋
哭李给事中敏
行次白沙馆,先寄上河南王侍郎
黄州竹径斗
贵游
题敬爱寺楼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醉后题僧院
经古行宫(一作经华清宫)
折菊
送荔浦蒋明府赴任
云(一作褚载诗)
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过勤政楼
石池
斫竹
贻隐者
伤猿
河湟
西山草堂
还俗老僧
念昔游三首 其三
秋日
村舍燕
寄兄弟(又见《许浑集》,题作寄小弟)
归燕
过鲍溶宅有感
鹤
宣城赠萧兵曹(一作许浑诗)
鸦
出关
鹭鸶
闻开江相国宋(一作宋相公申锡)下世二首
䴔䴖
题水西寺
鹦鹉
沈下贤
赠别宣州崔群相公
柳绝句
九日齐山登高
不寝
独柳
骕骦坂
隋堤柳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柳长句
书情
栽竹
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
梅
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
山石榴
早雁
醉倒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屏风绝句
山寺
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
早行
早春赠军事薛判官
秋日偶题
不饮赠官妓
忆归
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偶见(黄州作)
茶山下作
晚泊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
别鹤
题茶山(在宜兴)
书事
题白蘋洲
贻友人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
旅情
夜泊桐庐眠先寄苏台卢郎中
梦中语
晓望
秋晚早发新定
闻蝉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送友人
睦州四韵
杜鹃
兰溪(在蕲州西)
江楼
题池州贵池亭
子规(又见《李白集》,题作宣城见杜鹃花)
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
偶呈郑先辈
寄李起居四韵
蛮中醉(一作张籍诗)
即事(黄州作)
寓题
忆齐安郡
送赵十二赴举
池州清溪
隋宫春
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
将赴池州道中作
池州废林泉寺
重登科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游边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闲题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逢故人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
云
自宣城赴官上京
春怀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长安夜月
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
逢故人
江南怀古
秋晚江上遣怀
西江怀古
秋梦
润州二首
早秋客舍
扬州三首
并州道中
故洛阳城有感
别怀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
渔父
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
经阖闾城
洛阳长句二首
边上闻笳三首
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
洛中二首
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
青冢
春晚题韦家亭子
大梦上人自庐峰回
过田家宅
访许颜
杏园
春日古道傍作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四韵呈上三君子
伤友人悼吹箫妓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边上晚秋
不饮赠酒
猿
独酌
怀归
醉眠
汴人舟行答张祜
出宫人二首
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罢府…投寄
忆游朱坡四韵
隋苑(一作李商隐诗,题云定子)
朱坡绝句三首
愁
赠沈学士张歌人
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
李和鼎
贺崔大夫崔正字
题桐叶
有感
自贻
书怀寄卢州(一作泸州守)
自遣
羊栏浦夜陪宴会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送杜顗赴润州幕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
朱坡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寄杜子二首
重送绝句
宫人冢
少年行
寄浙西李判官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
嘲妓(牧罢宣州幕,经陕,有酒纠妓肥硕,牧赠此诗)
龙丘途中二首(一作李商隐诗)
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四韵
骕骦骏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岁旦朝回口号
奉陵宫人
长安晴望
春申君
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尹曾典此郡)
街西长句
别王十后遣京使累路附书
送容州唐中丞赴镇
许秀才至辱李蕲州绝句,问断酒之情因寄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
宿长庆寺
登乐游原
望少华三首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长句四韵
冬日题智门寺北楼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华清宫
念昔游三首
长安雪后
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
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
破镜
过魏文贞公宅(一作题魏文贞)
江南春绝句
三川驿伏览座主舍人留题
东兵长句十韵
清明
偶题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十韵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李给事中敏二首
泊秦淮
闻角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送故人归山
华清宫三十韵
瑶瑟
史将军二首
寄东塔僧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怀吴中冯秀才
赠宣州元处士
重送王十
大雨行(开成三年宣州开元寺作)
洛阳秋夕
题宣州开元寺(寺置于东晋时)
赠猎骑
重送
八六子
后池泛舟送王十
题池州弄水亭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
池州送孟迟先辈
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书
过骊山作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对花微疾不饮,呈坐中诸公
惜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早春题真上人院(生天宝初)
独酌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
偶游石盎僧舍(宣州作)
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
雨中作
方响
皇风
夜雨
雪中书怀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一作长安送人)
紫薇花
送沈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
醉后呈崔大夫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书怀
李甘诗
齐安郡晚秋
题刘秀才新竹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寝夜
秋感
郡斋独酌(黄州作)
寓言
赠渔父
叹花
赠终南兰若僧
入关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渡吴江
偶作
寄沈褒秀才
悲吴王城
闺情代作
忍死留别献盐铁裴相公二十叔
月
宫祠二首
咏袜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遣怀
醉赠薛道封
送人
雨
归家(一作赵嘏诗)
赠别二首之二
别家
赠别二首之一
寄唐州李玭尚书
过华清宫
登九峰楼
七夕
洛阳
旅宿
留诲曹师等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
赤壁
送薛邽二首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寄李播评事
金谷园
送牛相出镇襄州
读韩杜集诗句
天外凤凰谁得髓
杜牧杜诗韩笔愁来读
似倩麻姑痒处搔
无人解合续弦胶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