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迩止释义


【征夫】远行的人。《诗·小雅·皇皇者华》:“駪駪征夫,每怀靡及。”毛传:“征夫,行人也。”晋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明高启《晓出东门闻橹声》诗:“征夫车转山头阪,工女机鸣竹外家。”2.从役之人;出征的士兵。《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郑玄笺:“征夫,从役者也。”明刘基《过闽关》诗之五:“征夫但恐咨询闕,莫向天涯怨路赊。”清吴伟业《避乱》诗之六:“尽道征夫苦,不惜耕人劳。”典

【迩】同邇,俗省。(邇)〔古文〕《廣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正韻》忍止切,音爾。《說文》近也。《書·舜典》柔遠能邇。《詩·周南》父母孔邇。《左傳·文十七年》以、蔡之密邇於楚。又通作爾。《詩·大雅》莫遠具爾。《註》爾,近也。《儀禮·燕禮》君南鄕爾卿,卿西面北上爾大夫。《註》揖而移之近之也。 《說文》別作,俗省作迩、。字从臸作。(邇)漢典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考證:〔《左傳·文十七年》以陳蔡之密邇。〕 謹照原文邇下增於楚二字。

【止】《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又《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又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又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