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宋诗
> 杂诗
上一卷
下一卷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无名氏
杂诗
杂诗原文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杂诗赏析
读这首诗使人联想到唐代名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共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不同。 那位名诗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由于手法灵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却多表达一层遗憾的意味,用字较洗炼。 “且向长安过暮春”与“且向长安过一春”,意思差不多,都是有家难回。常诗却把那原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割舍了那切实的具体情事,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相情绪的刻画。 “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淳朴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具有形式美。“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从修辞角度看,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出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形象。 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小潺湲,就象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何等苦涩难堪的心情啊!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这种手法也为许多唐诗人所乐用。苏颋的“可惜东园树,无人也著花”(《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都是著例。此诗后联与苏、岑句不同者,一是非写眼前景,乃是写想象回忆之境,境界较空灵;一是不用陈述语气,而出以设问,有一唱三叹之音。 《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而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建诗更深细,更带普遍性,更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这恰如清人吴乔所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围炉诗话》) (周啸天)
无名氏
简介
简介暂无
无名氏
的其它诗歌
长门
义试诗·孔明草庐图
留赠偃师主人
义试诗·葡萄月
伤哉行
野翁堂
贺圣朝
琵琶
宣圣墓
塞姑
白雪歌
小桃源
一片子
天竺国胡僧水晶念珠
兴化沙溪驿题壁
斑竹
逍遥观
小苏家
项羽庙灾
撷芳词
秦家行
象耳山
后庭宴
石榴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钟楼
虞美人
听琴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张真君祠
斑竹簟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斋堂
红蔷薇(一作庄南杰诗)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云根石
鸡头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佑圣殿
鱼游春水
冬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祥光亭
秋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璇玑殿
夏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演教堂
春二首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叶天师书楼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无骨篛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天柱泉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精思道院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冷泉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龙井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三清殿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经阁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飞玉亭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昊天殿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方丈后聚仙亭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道院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翠蛟亭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采芝术即事
无题
武溪歌
戏题林灵素书像
题震泽寺壁
望仙花
题岳阳飞吟亭
题鸳鸯浦溆图
题宜兴迎华驿
题驿壁
题严陵犯钓台
题阳义溪亭壁
题蜕龙洞·伏虎岩
水调歌
题蜕龙洞·鸣凤洞
杂诗
题芜湖梦日亭
杂诗
题蜕龙洞·白茆洞
金缕衣
题桃源
初渡汉江
题桃源
题桃源
题桃源
题太行山石壁
题太和楼壁
题司马悔桥
题清隐堂
题石鱼
题壁
题壁
题采石蛾眉山
题丹阳玉乳泉壁
题贵池驿壁
题旌忠亭
题景星壁
题峻极中院法堂壁
题刘武僖题名后
题寐宫诗
题寗海瀛岩
陶公醉石
题壁
潭州四通馆题梁
舒州下寒驿题壁
它山堰
十七字诗
书西湖雷峰云讲主草书
诗一首
诗一首
诗三首
诗三首
诗三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上太师公相生辰诗十首
伤双燕
山丹花二首
山丹花二首
三鸦镇题壁
散水花
庆元府额上牌致语口号
禽言二首
禽言二首
栖云阁
裴公亭
拟人生不满百
梦鱼
毛竹山
老人行
看弄潮
郎宫湖亭
句
开元寺留题
九疑山
靖州歌
金华山人
金鳌山善际寺题壁
寄家书
金鳌山善际寺题壁
回文
讥贾平章
寄潮州于公九流
回文
回文
回文
回文
回文
黄山
环翠堂
和郭使君韵
和孝狗歌
和别驾萧世范赠玉岩诗四首
和别驾萧世范赠玉岩诗四首
和别驾萧世范赠玉岩诗四首
含笑花
涵碧堂
寒亭
合江亭
何侯洞
和别驾萧世范赠玉岩诗四首
闺怨
孩儿花
归州竹枝词
宫词二首
宫词二首
奉谢徐献子
二疏
德兴邑廨石刻
钓台题壁
德兴邑廨石刻
代意
此游淡岩同成一诗敢用拜呈
嘲张师雄
嘲林叔茂私挈楚娘
蔡忠惠祀歌·洛阳桥
蔡忠惠祀歌·道边松
别题
碧虚洞
白石滩碑刻
白鹤观题壁
霜隼下晴皋
河鲤登龙门
鹤鸣九皋
骊龙
金谷园花发怀古
霜菊
幽人折芳桂
秋风生桂枝
礼闱阶前春草生
晦日同志昆明池泛舟
人不易知
白受采
观剑南献捷
云母屏风隔坐
送薛大夫和蕃
焚裘
玉卮无当
府试古镜
笙磬同音
听霜钟
听霜钟
册上公太常奏雅乐
郊坛听雅乐
御题国子监
华清宫望幸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
谒见日将至双阙
观南郊回仗
题房鲁题名后
晨光动翠华
又嘲
望禁苑祥光
嘲举子骑驴
玉壶冰
改魏扶诗
膏泽多丰年
放榜诗(太和八年放榜,进士多贫士)
嘉禾合颖
嘲四相(宣宗时曹确、杨收、徐商、路岩同秉政)
长安早春
广州三樵歌
寒流聚细文
三御史咏
空水共澄鲜
台中里行咏
清风戒寒
讥裴休
华山庆云见
寿星见
月映清淮流
落日山照曜
秋日悬清光
日暮山河清
题焚经台
纪游东观山(山在桂林府城外三里)
嘲郑薰
合水县玉泉石崖刻
村人学解嘲人语
绝句
刘黑闼解嘲人语
三学山盘陀石上刻诗
吹火诗(前首邻人作,后首效作)
永州舜庙诗
改唱
罗浮山
街中又唱
汤周山
嘲伛偻人
姜宣弹小胡笳引歌
度世古玄歌
蜀选人嘲韩昭
失题
灵响词
嘲崔垂休
题童氏画
嘲主司崔澹
绝句
朝士戏任毂
古砚
河中石刻
杨柳枝
言志
艳歌
宫词
南唐伶人献先主词
抛球诗(一作李谨言诗)
闽伶官戏主延政语
唐衢墓(一作贾岛诗)
嘲毛炳、彭会
桃源行送友人
袁州人谑彭伉
胡笳曲
洛中人语
六言诗
嘲蒋蟠金丹
粉笺题诗
注苗张二进士题名
咏美人骑马
嘲刘师老
王昭君(一作崔国辅诗)
王昭君
周公亭留题
题水心寺水轩
斩蛇
题取经诗(载《翻译名义集》,云唐义净三藏作)
赠日本僧寂照礼天台山
绝句
赠长安赵先生母
题长乐驿壁
玉笥山萧子云宅
读庾信集
玉手炉花
杂诗(第八首一作白居易诗)
油污衣
听唱鹧鸪
游象耳山
绝句
虞帝陵
骊山感怀
咏古树
长信宫
咏蝶
宴李家宅
永清溪石壁
杂诗诗句
一树梨花一溪月
且向长安过暮春
旧山虽在不关身
不知今夜属何人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