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雪埋烽燧释义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宋史·宋琪传》:“寒云翳日,朔雪迷空。”清顾炎武《寄李生云霑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诗:“岁晚漳河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鲁迅《彷徨·在酒楼上》:“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埋】《唐韻》莫皆切《集韻》《韻會》《正韻》謨皆切,音霾。《釋名》葬不如禮曰埋痗也。趨使痗腐而已。又藏也。《左傳·昭十三年》埋璧于太室之庭。《後漢·張綱傳》漢安元年,遣八使循行風俗,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亭。又叶呂支切,音離。《左傳·萊人歌》景公死乎,不與埋。三軍之事乎,不與謀。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說文》本作薶。俗作埋。《周禮》省作貍。

【烽燧】1.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墨子·号令》:“与城上烽燧相望。”汉桓宽《盐铁论·本议》:“修塞障,飭烽燧,屯戍以备之。”《明史·王翱传》:“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清昭槤《啸亭杂录·乌提督》:“各堞丘熢燧,造火器及击木礌石等具,严察奸谍。”2.指战乱。元周昂《晚望》诗:“音书云去北,烽燧客愁西。”清冯桂芬《费树臣饮马长城小影序》:“﹝洎庚申之难﹞侧身波涛烽燧之中。”郭沫若《骆驼集·访日杂咏六》:“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铀鈈井灶空。”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