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秋声赋
上一卷
下一卷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欧阳修
秋声赋
秋声赋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秋声赋注释
欧阳子:作者自称。方:正在。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以,表并列,而。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明河:天河。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惨淡:黯然无色。烟霏:烟气浓重。霏,散扬。云敛:云雾密聚。敛,收,聚。日晶:日光明亮。晶,亮。栗冽:寒冷。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绿缛:碧绿繁茂。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一气”运行的结果。余烈:余威。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有时:有固定时限。渥:红润的脸色。黟(yī):黑。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秋声赋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秋声赋赏析
通假字1.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样子。)2. 有动于中(“中”通“衷”,内心。) 古今异义1.如赴敌之兵(兵 古:军队 今:士兵)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古:自然 今:天)3.金铁皆鸣(金铁 古:兵器 今:金属名)4.其色惨淡(惨淡 古:黯然无色今:多形容“萧条”和“费心苦力”)5.有动于中(中 古:内心 今:方位名词)6.黟然黑者为星星(星星 古:点点白发 今: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7. 物过盛而当杀(杀 古:衰败 今:结束人或动物的生命)8.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古:清朗明秀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 一词多义1.既物既老而悲伤(已经,……以后)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2.金金铁皆鸣(金属,引申为武器)于行用金(五行之一)请献十金(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3.及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到达)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词类活用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砭人肌骨(砭,名词作动词,刺)3.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春、秋,名词作状语,在春天,在秋天)4.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5.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6.百事感其心 (感,使动,使....感慨)7. 万物劳其形 (劳,使动,使....劳累) 特殊句式(1) 1.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 呢)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2)判断句:此何声也?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人为动物,惟物之灵(3)定语后置句:闻有声自西南来者(4)状语后置句:有动于中
欧阳修
简介
简介暂无
欧阳修
的其它诗歌
踏莎行
浪淘沙
又行次作
送黎生下第还蜀
会饮圣俞家有作兼呈原父景仁圣从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浪淘沙
予作归鴈亭於滑州後十有五年梅公仪来守是邦因取余诗刻于石又以长韵见寄因以答之
送孔秀才游河北
会老堂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临江仙
定风波
又和
送孔生再游河北
徽安门晓望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定风波
又寄许道人
送客回马上作
会峰亭
春帖子词二十首·八夫人合五首
踏莎行
定风波
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喜睡而得此二者不胜其乐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送京西提刑赵学士
黄溪夜泊
春帖子词二十首·二温成皇后合四首
少年游
定风波
有马示徐无党
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春使道中作三首
定风波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
送焦千之秀才
黄牛峡祠
春使道中作三首
定风波
游石子涧
送姜秀才游苏州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春使道中作三首
蓦山溪
游彭城公白莲庄
送贾推官赴绛州
还述怀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浣溪沙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鱼罾
送慧勤归余杭
怀嵩楼晚饮示徐无党无逸
春日独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奉寄希深圣俞仍酬递中见寄之什
浣溪沙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鸳鸯
送黄通之郧乡
滑州归鴈亭
春日词五首
浣溪沙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下山
送胡学士知湖州
後潭游船见岸上看者有感
春日词五首
浣溪沙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鱼鹰
送韩子华
花山寒食
春日独居
浣溪沙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宿广化寺
送公期得假归绛
鹤
春日词五首
浣溪沙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石楼
送高君先辈还家
鹤联句
春日词五首
御带花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石笋
送窦秀才
贺九龙庙祈雪有应
春日词五首
虞美人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上山
送丁元珍峡州判官
荷叶
春晴书事
鹤冲天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八节滩
送刁纺推官归润州
荷叶
楚泽
夜行船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山槎
送道州张职方
河南王尉西斋
春寒效李长吉体
夜行船
醉翁亭记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上方阁
送楚建中颍州法曹
和子履游泗上雍家园
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
雨中花
游琅琊山
送白秀才西归
和原父扬州六题·自东门泛舟至竹西亭登昆丘入蒙谷戏题春贡亭}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
贺圣朝影
幽谷种花洗山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和昭文相公上巳宴
初至虎牙汉见江山类龙门
洞天春
幽谷晚饮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之一}
初夏西湖
忆汉月
秋声赋
幽谷泉
宋宣献公挽词三首
和原父扬州六题·竹西亭}
初夏刘氏竹林小饮
清平乐
咏雪
宋司空挽辞
和原父扬州六题·蒙谷}
初食鸡头有感
南乡子
永州万石亭
嵩山十二首·自峻极中院步登太室中峰
和原父扬州六题·时会堂二首之二}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南乡子
永昭陵挽词三首
嵩山十二首·中峰
和应之同年兄秋日雨中登凎爱寺阁寄梅圣俞
初食车螯
鹊桥仙
永昭陵挽词三首
嵩山十二首·玉女捣衣石
和原甫舍人阁下午寝归有作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圣无忧
永昭陵挽词三首
嵩山十二首·一峻极寺
和原父扬州六题·昆丘台}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摸鱼儿
永阳大雪
嵩山十二首·玉女窗
和杨子聪答圣俞月夜见寄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少年游
鹦鹉螺
嵩山十二首·天门泉
和晏尚书自嘲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少年游
应制赏花钓鱼
嵩山十二首·天门
和晏尚书对雪招饮
初晴独游东山寺五言六韵
少年游
逸老亭
嵩山十二首·天池
和晏尚书夏日偶至郊亭
初寒
鹧鸪天
忆山示圣俞
嵩山十二首·三醉石
和徐生假山
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
千秋岁
忆龙门
嵩山十二首·公路涧
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欲留篇之什
初冬归襄城弊居
千秋岁
忆焦陂
嵩山十二首·二室道
和武平学士岁晚禁直书怀五言二十韵
初春
醉蓬莱
忆滁州幽谷
嵩山十二首·拜马涧
和太傅杜相公宠示之作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于飞乐
忆鹤呈公仪
松门
和圣俞唐书局後丛莽中得芸香一本之作用其韵
出省有日书事
看花回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
四月十七日景灵宫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
和圣俞聚蚊
出郊见田家蚕麦已成慨然有感
蝶恋花
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
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
酬张哭判官泛溪
蝶恋花
依韵奉酬圣俞二十五兄见赠之作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
和陆子履再游城西李园
酬学诗僧惟晤
武陵春
依韵和杜相公喜雨之什
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归滁阳
和梅公仪尝茶
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
梁州令
依韵和圣俞见寄
水磨亭子
和梅龙图公仪谢鹇
酬孙延仲龙图
渔家傲
依韵答杜相公宠示之作
思白兔杂言戏答公仪忆鹤之作
和梅圣俞杏花
酬圣俞朔风见寄
渔家傲
伊川独游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和梅圣俞元夕登东楼
酬净照大师说
渔家傲
谒庙马上有感
谁言答圣俞见寄兼简东京诸友
和人三桥
酬滑州公仪龙图见寄
渔家傲
伊川独游
霜
和圣俞百花洲二首
愁牛岭
一斛珠
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双井茶
和圣俞百花洲二首
崇政殿试贤良晚归
惜芳时
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双桂楼
和圣俞春雨
虫鸣
洞仙歌令
夜意
数诗
和圣俞感李花
洞仙歌令
夜闻风声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
述怀送张总之
和刘原父从幸後苑观稻呈讲筵诸公
罢官後初还襄城弊居述怀十韵回寄洛中旧寮
鹊踏枝
夜闻春风有感奉寄同院子华紫微长文景仁
叔平少师去後会老堂独坐偶成
和景仁试明经大义多不通有感
罢官西京回寄河南张主簿
品令
夜宿中书东合
书宜城修水渠记後奉呈朱寺丞
和刘原甫平山堂见寄
白发丧女师作
诉衷情
燕归梁
野鹊
书王元之画像侧
和刘原父澄心纸
白牡丹
燕归梁
鴈
书素屏
和较艺将毕
白兔
蝶恋花
锦香囊
晏元献公挽辞三首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和较艺书事
百子坑赛龙
系裙腰
晏元献公挽辞三首
书怀
和江邻几学士桃花
拜赦
阮郎归
晏元献公挽辞三首
寿楼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
班班林间鸠寄内
阮郎归
眼有黑花戏书自遣
试院闻奚琴作
和公仪赠白鹇
宝剑
阮郎归
晏太尉西园贺雪歌
试笔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鹎鵊词
怨春郎
颜跖
食糟民
和出省
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
滴滴金
驯鹿
诗一首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
边户
卜算子
雪中寄友人
石篆诗
和对雪忆梅花
表海亭
满路花
雪晴
诗一首
汉宫
别後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好女儿令
雪後玉堂夜直
圣俞在南省监印进士试卷有兀然独坐之叹因思去岁同在礼闱慨然有感兼简子华景仁
寒食值雨
别圣俞
渔家傲
南乡子
学书二首
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韩公阅古堂
病告中怀子华原父
南乡子
学书二首
圣俞会饮
过中渡二首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采桑子
踏莎行
雪
升天桧
过中渡二首
病中闻梅二南归
诉衷情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摄事斋宫偶书
过张至秘校庄
残腊
减字木兰花
诉衷情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伤春
过寒二首
沧浪亭
蝶恋花
恨春迟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射生户
过钱文僖公白莲庄
柴舍人金霞阁
盐角儿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山斋戏书绝句二首
归鴈亭
长句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蝶恋花
盐角儿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山斋戏书绝句二首
鬼车
尝新茶呈圣俞
忆秦娥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
三游洞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
常州张卿养素堂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踏莎行慢
行至椹涧作
三桥诗·右宜远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
嘲少年惜花
蕙香囊
休逸台
三日赴宴口占
广爱寺
枨子
玉楼春
秀才欧世英惠然见访於其还也聊以赠之
三桥诗·右飞盖
官舍假日书怀奉呈子华内翰长文原甫景仁舍人圣俞博士
玉楼春(印眉)
行云
三桥诗·右望佳
观鱼轩
玉楼春
行次叶县
日长偶书
观龙图阁三圣御书应制
玉楼春
行次寿州寄内
汝瘿答仲仪
古瓦砚
玉楼春
刑部看竹效孟郊体
日本刀歌
谷正至始得先所寄书及诗不胜喜慰因书数韵奉酬圣俞
定风波
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
人日聚星堂燕集探韵得丰字
鹘
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新霜二首
群玉殿锡宴
缑氏县作
减字木兰花
新霜二首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因而有感
巩县陪祭献懿二后回孝义桥道中作
减字木兰花
迎春乐
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去思堂会饮得春字
公子
一落索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
秋阴
巩县初见黄河
夜行船
谢提刑张郎中寄筇竹拄杖
球场看山
高楼
夜行船
谢太傅杜相公宠示嘉篇
秋狝诗
葛氏鼎
清商怨
谢人寄双桂树子
秋晚凝翠亭
感兴五首
宴瑶池
谢判官幽谷种花
秋日与诸君马头山登高
感兴五首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谢景平挽词
秋郊晓行
橄榄
桃源忆故人
谢观文理尚书惠西京牡丹
秋怀二首寄圣俞
感兴五首
阮郎归
谢公挽词三首
秋怀二首寄圣俞
感兴五首
蝶恋花
谢公挽词三首
清州书事
感兴五首
谢公挽词三首
清明前一日韩子华以靖节斜川诗见招游李园既归遂苦风雨三日不能出穷坐一室家人辈倒残壶得酒数杯泥深道无人行去市又远索於筐筥得枯鱼乾虾数种强饮疾醉昏然便寐既觉索然因书所见奉呈圣俞
感事四首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晓咏
清明赐新火
感事四首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晓发齐州道中二首
琴高鱼
感事四首
减字木兰花
晓发齐州道中二首
青松赠林子
感事四首
蝶恋花
小饮坐中赠别祖择之赴陕府
钱相中伏日池亭宴会分韵
感事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小桃
樵者
感二子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详定幕次呈同舍
千叶红梨花
感春杂言
蝶恋花(咏枕儿)
小池
乞药有感呈梅圣俞
甘露寺
蝶恋花
小圃
祈雨晓过湖上
赋竹上甘露
县舍不种花惟栽楠木冬青茶竹之类因戏书七言四韵
七言二首答黎教授
芙蓉花二首
蝶恋花
闲居即事
七言二首答黎教授
赴集禧宫祈雪追忆从先皇驾幸泫然有感
仙草
七交七首·自叙
芙蓉花二首
长相思·花似伊
仙意
七交七首·张判官
扶沟知县周职方录示白鹤宫苏才翁子美赠黄道士诗并盛作三绝见索拙句◇为四韵奉酬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夏侯彦济武陟尉
七交七首·尹书记
伏日赠徐焦二生
渔家傲
夏享太庙摄事斋宫闻◇寄原甫
七交七首·王秀才
奉送原甫侍读出守永兴
下直
七交七首·杨户曹
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
下直呈同行三公
七交七首·梅主簿
奉送叔父都官知永州
下牢津
普明院避暑
奉使契丹道中答刘原父桑乾河见寄之作
下牢溪
七交七首·河南府张推官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
暇日雨後绿竹堂独居兼简府中诸僚
琵琶亭
奉使道中五言长韵
狎鸥亭
琵琶亭上作
奉使道中寄坦师
戏赠丁判官
陪府中诸官游城南
奉寄襄阳张学士兄
虾蟇碚
盆池
奉和刘舍人初雪
戏赠
盘车图
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
戏书拜呈学士三丈
偶书
奉答子履学士见赠之作
戏书示黎教授
拟玉台体七首·坐领边绣
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
戏刘原甫
牛
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见过会饮之作
戏石唐山隐者
拟玉台体七首·夜夜曲
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
戏书
拟玉台体七首·雨中归
奉答圣俞岁日书事
戏答仲仪口号
拟玉台体七首·欲眠
奉答圣俞宿直见寄之作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拟玉台体七首·落日窗中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
戏答元珍
拟玉台体七首·携手曲
奉酬扬州刘舍人见寄之作
戏答圣俞
拟剥啄行寄赵少师
奉酬长文舍人出城见示之句
喜雨
拟玉台体七首·别後
风吹沙
喜定号和禹玉内翰
南征回京至界上驿先呈城中诸友
丰乐亭游春三首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喜雪示徐生
南征道寄相送者
丰乐亭游春三首
席上送刘都官
南郊庆成
丰乐亭小饮
洗儿歌
南獠
丰乐亭游春三首
希真堂东手种菊花十月始开
内直奉寄圣俞博士
飞盖桥翫月
西征道中送陈舅秀才北归
内直晨出便赴奉慈斋宫马上口占
二月雪
西斋小饮赠别陕州冲卿学士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持国廷评
对雪十韵
西斋手植菊花过节始开偶书奉呈圣俞
暮春有感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一皇后合五首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西园石榴盛开
暮春书事呈四舍人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西园
木芙蓉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五温成皇后合四首
西湖戏作示同游者
鸣鸠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明妃小引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三温成皇后合四首
夕照
明堂庆成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七夫人合五首
涡河龙潭
梦中作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六夫人合五首
吴学士石屏歌
勉刘申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九夫人合五首
闻朱祠部罢浔州归阙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闻原甫久在病告有感
梅圣俞寄根杏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闻颍州通判国博与知郡学士唱和颇多因以奉寄知邵陆经通判杨褒
猛虎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闻沂州卢侍郎致仕有感
马上默诵圣俞诗有感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望州坡
马啮雪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闻梅二授德兴令戏书
洛阳牡丹图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晚过水北
栾城遇风效韩孟联句体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晚步绿阴园遂登凝翠亭
旅思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晚泊岳阳
绿竹堂独饮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鹭鸶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二温成皇后合四首
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
鹭鸶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桐花
楼头
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二首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八夫人合五首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二首
龙溪
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庭前两好树
龙兴槷小饮呈表臣元珍
端午帖子·温成合四首
听平戎操
柳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天辰
柳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题张应之县斋
龙门泛舟晚向香山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榴花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题净慧大师禅斋
留题齐州舜泉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题金山寺
留题镇阳潭园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题荐严院
留守相公移镇汉东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题光化张氏园亭
留题安州朱氏草堂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生查子
题东合後集
留题南楼二绝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题滁州醉翁亭
留题南楼二绝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啼鸟
刘秀才宅对弈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啼鸟
留守相公祷雨九龙祠应时获澍呈府中同寮
端午帖子·夫人合五首
堂中画像探题得杜子美
刘丞相挽词二首
端午帖子·夫人合五首
鷤◇
刘丞相挽词二首
端午帖子·夫人合五首
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独至香山忆谢学士
太清宫烧香
帘
端午帖子·夫人合五首
太傅相公入陪大祀以疾不行圣恩优贤诏书俞允发於感遇纪以嘉篇小子不揆辄亦课成拙恶诗一首
菱溪大石
读易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
太傅杜相公有答兖州待制之句其卒章云独无风雅可流传因◇成
离彭婆值雨投临汝驿回寄张九屯田司录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生先
紫石屏歌
太傅杜相公索聚星堂诗谨成
离峡州後回寄元珍表臣
读杨蟠章安集
自河北贬滁州初入汴河闻鴈
太白戏圣俞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读书
自勉
岁晚书事
李留後家闻筝坐上作
读山海经图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
岁暮书事
乐郊诗
读蟠桃诗寄子美
子华学士儤直未满遽出馆伴病夫遂当轮宿辄成拙句奉呈
宿云梦馆
乐哉襄阳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
竹间亭
苏主簿挽歌
琅琊山六题·班春亭
读徂徕集
竹间亭
苏才翁挽诗二首
琅琊山六题·归云洞
冬夕小斋联句寄梅圣俞
昼锦堂
苏才翁挽诗二首
琅琊山六题·惠觉方丈
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
朱家曲
送左殿丞入蜀
琅琊山六题·琅琊溪
东斋对雪有怀
舟中望京邑
送子野
琅琊山六题·石屏路
东合雨中
采桑子
舟中寄刘昉秀才
送祝熙载之东阳主簿
琅琊山六题·庶子泉
定力院七叶木
采桑子
重赠刘原父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劳停驿
秋怀
钓者
采桑子
重读徂徕集
送朱生
来燕堂与赵叔平王禹玉王原叔韩子华联句
吊黄学士三首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智蟾上人游南岳
送智蟾上人游天台
哭圣俞
吊黄学士三首
采桑子
中秋不见月问客
送致政朱郎中
哭曼卿
吊黄学士三首
采桑子
郑十一先辈赴四明暮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
看花呈子华内翰
登绛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
采桑子
至喜堂新开北轩手植楠木两株走笔呈元珍表臣
送赵山人归旧山
郡斋书事寄子履
田家
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郡署怀物甚野其意有恋著之趣作诗一百四十言为寄且警激之
采桑子
郑驾部射圃
送章生东归
郡人献花
弹琴效贾岛体
长相思
镇阳读书
送张学士知郢州
绝句
代赠田文初
望江南
镇阳残杏
送张屯田归洛歌
倦征
代书寄尹十一兄杨十六王三
蝶恋花
折刑部海棠戏赠圣俞二首
送张生
聚星堂前紫薇花
代鸠妇言
蝶恋花
折刑部海棠戏赠圣俞二首
送张如京知安肃军
拒霜花
大行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辞
蝶恋花
诏重修太学诗
送张吉老赴浙宪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大热二首
蝶恋花
张主簿东斋
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大热二首
蝶恋花
招许主客
送郓州李留後
景灵宫致斋
答子履学士见寄
蝶恋花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送余姚陈寺丞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
答子华舍人退朝小饮官舍
蝶恋花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送友人南下
井桐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蝶恋花
张仲通示墨竹嗣以嘉篇岂胜钦玩聊以四韵仰酬厚贶
送荥阳魏主簿
禁中见◇红牡丹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长相思
渔家傲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送杨员外
禁火
答朱寀捕蝗诗
踏莎行·候馆梅残
渔家傲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
晋祠
答原父
渔家傲
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斋宫感事寄原甫学士
送杨君之任永康
金鸡五言十四韵
答杨辟喜雨长句
渔家傲
赠隐者
送杨君归汉上
金凤花
别滁
答许发运见寄
渔家傲
赠学者
送杨辟秀才
借观五老诗次韵为谢
答谢判官独游幽谷见寄
画眉鸟
渔家傲
赠许道人
送薛水部通判并州
解官後答韩魏公见寄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
送徐生之渑池
绛守居园池
答西京王尚书寄牡丹
渔家傲
赠无为军李道士二首
送徐生秀州法曹
将至淮安马上早行学谢灵运体六韵
答王禹玉见赠
渔家傲
赠王介甫
送辛判官
江行赠鴈
答王内翰范舍人
渔家傲(七夕)
赠沈遵
送谢中舍二首
江上弹琴
答通判吕太博
渔家傲
赠沈博士歌
送谢中舍二首
剑联句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渔家傲
赠潘景温叟
送谢希深学士北使
霁後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二首
答苏子美离京见寄
渔家傲
赠潘道士
送襄陵令李君
霁後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二首
答枢密吴给事见寄
渔家傲
赠梅圣俞
送吴照邻还江南
寄子山待制二绝
答圣俞莫饮酒
渔家傲
赠庐山僧居讷
送吴生南归
寄左军巡刘判官
答圣俞白鹦鹉杂言
玉楼春
赠李士宁
送渭州王龙图
寄子山待制二绝
答圣俞
玉楼春
赠歌者
送威胜军张判官
寄子春发运待制
答钱寺丞忆伊川
玉楼春
赠杜默
送王学士赴两浙转运
寄张至秘校
答判班孙待制见寄
玉楼春
憎蚊
送王尚恭隰州幕
寄枣人行书赠子履学士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
玉楼春
早赴府学释奠
送王尚◇三原尉
寄徐巽秀才
答梅圣俞莫登楼
玉楼春
早夏郑工部园池
送王平甫下第
寄谢晏尚书二绝
答梅圣俞大雨见寄
浪淘沙
玉楼春
早春南征寄中诸友
送王汲宰蓝田
寄谢晏尚书二绝
答梅圣俞
望江南
玉楼春
早朝
送王公慥判官
寄西京张法曹
答吕太博赏双莲
玉楼春
早朝感事
送同年史褒之武功尉
寄渭州王仲仪龙图
答吕公著见赠
玉楼春
再至西都
送田处士
寄题宜城县射亭
答刘原父舍人见过後中夜酒定复追昨日所览杂记并简梅圣俞之作
玉楼春
再至汝阴三绝
送唐生
寄题嵩巫亭
答和王宣徽
玉楼春
再至汝阴三绝
送昙颖归庐山
寄题相州荣归堂
答和吕侍读
玉楼春
再至汝阴三绝
送孙秀才
寄题沙溪宝锡院
答端明王尚书见寄兼简景仁文裕二侍郎二首
玉楼春
再和圣愈见答
送宋次道学士赴太平州
寄题梅龙图滑州溪园
答端明王尚书见寄兼简景仁文裕二侍郎二首
玉楼春
再和
送石扬休还蜀
寄题洛阳致政张少卿静居堂
答杜相公惠诗
玉楼春
再和明妃曲
送沈学士知常州
寄题刘著作羲叟家园效圣俞体
答杜相公宠示去思堂诗
玉楼春
远山
送沈待制陕西都运
寄题景纯学士藏春坞新居
翠旌诗
玉楼春
月
送润州通判屯田
寄圣俞
丛翠亭
玉楼春
月夕
送任处士归太原
寄圣俞
次韵再作
玉楼春
再和
送琴僧知白
寄圣俞
春雪
玉楼春
原甫致斋集禧余亦摄事後庙谨呈拙句兼简圣俞
送前巫山宰吴殿丞
寄生槐
春晓
玉楼春
雨中独酌二首
送裴如晦之吴江
寄秦州田元均
春晚同应之偶至普明寺小饮作
渔家傲
雨中独酌二首
送目
寄梅圣俞
春帖子词二十首·一皇后合五首
渔家傲
雨後独行洛北
送孟都官知蜀州
寄刘昉秀才
春帖子词二十首·五温成皇后合四首
渔家傲
与子华原父小饮坐中寄同州江十学士休复
送梅秀才归宣城
寄刘都官
春帖子词二十首·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渔家傲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送学士三丈
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
寄韩子华
春帖子词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渔家傲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昨日偶陪後骑同适近郊谨成七言四韵兼呈圣俞
送吕夏卿
寄河阳王宣徽
春帖子词二十首·七夫人合五首
渔家傲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陪饮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因成七言四韵
送龙茶与许道人
寄阁老刘舍人
春帖子词二十首·三温成皇后合四首
渔家傲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龙门晓望
送刘学士知衡州
寄大名程资政琳
春帖子词二十首·六夫人合五首
渔家傲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游午桥庄
送刘虚白二首
寄答王仲仪太尉素
春帖子词二十首·九夫人合五首
朝中措·平山堂
渔家傲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国庠勤讲之什
送刘虚白二首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渔家傲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八月十五日斋宫对月
送刘秀才归河内
集禧谢雨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御街行
鱼
送刘十三南游
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桃源忆故人
与李献臣宋子京春集东园得节字
送刘半千平阳簿
即目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桃源忆故人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除夜偶成拜上学士三丈
送廖八下第归衡山
箕山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圣无忧
於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
送李太傅知冀州
获麟赠姚辟先辈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浪淘沙
余昔留守南都得与杜祁钱唱和诗有答公见赠二十韵之卒章云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期无辱知己肯逐利名迁逮今二十有二年祁公捐馆亦十有五年矣而余始蒙恩得遂退休之请追怀平昔不胜感涕辄为短句置公祠堂
送李寔
惠泉亭
春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秋声赋诗句
欧阳子方夜读书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悚然而听之
曰
“异哉
”初淅沥以萧飒
忽奔腾而砰湃
如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
鏦鏦铮铮
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
衔枚疾走
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
“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
”童子曰
“星月皎洁
明河在天
四无人声
声在树间
” 予曰
“噫嘻悲哉
此秋声也
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
其色惨淡
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
天高日晶
其气栗冽
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
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
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
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
刑官也
于时为阴
又兵象也
于行用金
是谓天地之义气
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
春生秋实
故其在乐也
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
伤也
物既老而悲伤
夷
戮也
物过盛而当杀
” “嗟乎
草木无情
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
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
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
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忧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
亦何恨乎秋声
” 童子莫对
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
如助予之叹息
 
可能你会感兴趣
诗经·蒹葭
虎丘记
游灵岩记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剪梅·咏柳
谒金门·五月雨
浣溪沙·杨花
少年游·红稠绿暗遍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