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秘法传僧虔释义


【南平】里名。《文选·潘岳<西征赋>》:“建阳、昌阴、北焕、南平。”李善注:“皆里名也。”梁章鉅《文选旁证》卷十二引《三辅黄图》:“长安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门巷脩直,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脩成、黄棘、北焕、南平等里。”2.五代时十国之一。也叫荆南。唐朝末年,高季兴为荆南留守,后唐封为南平王。占有今湖北荆州一带地方。至高继冲,归降宋朝。公元907-963年。《新五代史》有《南平世家》。

【秘】《集韻》兵媚切,音毖。密也。通作祕。又《轉注古音》蒲結切,音蹩。香草也。

【传】《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又丁戀反。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又《說文》遽也

【僧】《廣韻》蘇增切《集韻》慈陵切《韻會》思澄切《正韻》思登切,塞平聲。沙門也。梵音云僧伽,從浮屠敎者,或稱上人。梵語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又《禪宗記》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衣蔥白。瑜伽僧者,今應赴僧也。又眞臘國呼僧爲苧菇,僧皆茹魚肉,惟不飮酒,供佛亦用魚肉。僧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又《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

【虔】《唐韻》《集韻》《韻會》渠焉切,音乾。《說文》虎行貌。又《爾雅·釋詁》虔,固也。《書·呂》奪攘矯虔。《疏》若固有之。言取得人物,若已自有也。又敬也。《魯語》少采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又椹也。《詩·商頌》方斲是虔。又《博雅》惠也,少也。又殺也。《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陲。又《玉篇》强取也。又端正貌也。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留虔氏,黃帝之後。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雩都贑縣,唐置虔州。又叶眞韻,音勤。《高彪詩》文武將墜,乃俾俊臣。整我皇綱,董此不虔。

秘阁观书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