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退真所安释义


【静退】1.恬淡谦逊,不竞名利。《韩非子·主道》:“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晋卢谌《赠刘琨》诗:“因其自然,用安静退。”唐韩愈《举荐张籍状》:“右件官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静退,介然自守。”金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盖乐天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2.指安静的退隐生活。宋曾巩《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熙寧二年……以为筠州军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岁,安于静退三十餘年。”清唐孙华《元宵前一日》诗之三:“柳州思静退,有地且名愚。”

【真】同眞。俗字。

【所】〔古文〕《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又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又《商頌》及爾斯所。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又《召誥》王敬作所。又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又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又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