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力回狂澜释义


【笔力】1.字、画、文章在笔法上表现的气势和力量。《南齐书·王僧虔传》:“其论书曰……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陈书·文学传·杜之伟》:“僕射徐勉尝见其文,重其有笔力。”清秦笃辉《平书·文艺篇上》:“昌黎《答崔立之书》,末段亦仿曹子建《与杨德祖书》,但其笔力豪迈,透出其上。”《老残游记》第三回:“只画了一个人,彷彿列子御风的形状,衣服冠带均被风吹起,笔力甚为遒劲。”《花城》1981年第1期:“都是一些有大笔力的诗人写的诗,但是没有一首像张继《枫桥夜泊》那样广为流传。”2.写作能力。宋范仲淹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

【狂澜】汹涌的波浪。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迴狂澜於既倒。”明吴承恩《赏花钓鱼赋诗谢表》:“普滋生於湛露,息吞噬於狂澜。”陈毅《初游青岛》诗:“战士正操练,渔民斗狂澜。”2.喻剧烈的社会变动或大的动乱。清方文《芜湖访宋玉叔计部感旧》诗之三:“一自狂澜翻大陆,遂令郎署属危途。”梁启超《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时千七百九十三年之秋,革命之狂澜,轰天撼地。”林伯渠《赠北赴热察诸同志》诗:“为障狂澜作砥柱,还擎旗帜荡尘埃。”亦指纷繁的思潮。叶圣陶《穷愁》:“狱底沉宵,脑海中益兴狂澜,起伏无已。”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