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登高
上一卷
下一卷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登高
登高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注释
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简介
《登高》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登高》在杜甫的律诗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清代的学者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代的胡应麟在《诗薮》中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登高》在杜甫的律诗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清代的学者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代的胡应麟在《诗薮》中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登高译文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登高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杜甫《登高》虽是一曲悲歌,但毫无哀婉自艾之心,悲途末路之感,相反却激昂悲壮,壮怀伟烈,一扫凡冗,独标雄奇,隐然有凌云之意,每每读来都不禁让人为之气夺。胡应麟誉之为千古七律第一,实不为过。 初遇《登高》,至于今日,弹指二十三年,总是想书写一下对《登高》的观感,但数次提笔都茫然不知所云怅然辍笔而退,扪心自问,以我的才力学识,想要说清登高的好处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当初上海辞书出版《唐诗鉴赏辞典》,兴兴然翻找《登高》的鉴赏,却发现通篇只是翻扒了胡应麟的分析,舍此殊无新意乏善可陈,便又悻悻然撇在一边。后来又见过一些鉴赏分析《登高》的文字,虽不乏可观处,但也都流于泛泛,用比较普遍的说法分析十分特殊的《登高》,其言不及意难以搔到痒处也就可想而知了。于是自己不免又要不自量力地提起笔来,试着说说对《登高》的理解,虽不敢说搔到痒处,但异于二三子者还是不忍珍为敝帚的。 个人以为,《登高》的特殊处在于寥寥八句,书写秋气悲怀,上不得仲宣《登楼》,下不济永叔《秋声》,却另标新意,壮怀激荡,读来不禁令人气夺,声势气魄何至于此?其间自然有杜甫心绪操守气节风骨,自然也有章法格局起承转合,二者缺一,断不会如此非史非野,于文质彬彬之间彰显如此强劲的震撼力。杜甫自称早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诩晚年“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如《登高》这样举重若轻,随意挥洒竟然卓然成恢宏之势的神来之笔,想便是杜甫老去浑漫与的潇洒风流的真实写照吧? 《登高》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颠沛夔州时期所作,其时安史之乱虽然平定数年,但关河以东局势越发混乱,肘腋之间宦党日强朝纲日废,后庭方寸吐蕃弄强回纥嗜欲,天下大势实在悲观。杜甫满腔爱国热情,一身耿骨义气,不但客寓夔州,而且沉疴日起,惶惶终日,自认重见社稷光耀朝纲振奋天下益安苍生乐享,怕是此生无望他生未卜,其萧索落寞悲愁苦涩可以想见,正是这种绝望孤寂悲苦无端的心境,在767年那个秋天,直接催生出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登高》其诗,八句皆为偶句,在律诗中已属少见,而其信手拈来,卓然成章,巧夺天工,全无痕迹,似无心为之,竟浑然天成的通脱磊落,又足令赏诗者击节赞叹做诗者废然忘返。下面我就从结构上逐句分析一下,以资方家斧正。 全诗以“风急”起句,不但抓住了了夔州峡口高秋之际的自然气象,更直接映衬出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主观情景,直接把读者带入诗人壮怀激荡的精神世界中。接下来的“天高”为“风急”提供了一个阔大无畴的背景空间,令长风激荡恍如天籁飞鸣,寥寥四个字便已有冲洒天地的磅礴声势,同时更为明确地凸现了诗人长空般阔大的襟怀和疾风般激荡的心绪之间相得益彰的恢宏气魄。但是这不是一种令人欢欣鼓舞的恢宏气魄,而是一种沉郁苍凉,悲壮压抑的恢宏气魄,正是这种沉郁苍凉和悲壮压抑,让曾经唱和着李白那对未来不乏憧憬和向往的不远千里送轻舟的依依惜别的热切猿声,变成了风声呼啸中那痛彻心肠的哀鸣,“猿啸哀”因此成为全篇的题眼。在风急天高的寥廓江天之间,哭泣般的猿鸣仿佛也升入九天,与天风应和共鸣。 如果说“风急天高”凸现了强势的动荡与碰撞,并籍此抒发了诗人胸怀激荡的内心世界,那么“渚清沙白”的静谧舒缓,便如天风激荡猿啸清扬的动感气氛中的一片清淡绿洲,为诗人的驻足提供一个稳定的空间,不但从字义上与风急天高形成工整对仗,而且在意境上也严丝合缝地成为上下偶句,既进一步衬托了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气魄声势,又从结构上到气氛上稳定了全诗的走向。当然诗人悲秋的情怀心绪的主旋律还是激荡的动感十足的,只不过这种静谧的意境将有些暴烈的动感转化为相对更从容更舒缓的有些悠扬的节奏,于是“鸟飞回”就成为水到渠成的静中有动的舒缓过渡。这种过渡将与“风急天高” 深深契合的诗人之心直接投射到另一番情景中。 从风急天高到渚清沙白便是全诗第一个节奏,在动静交叠之际呈现出江天一体的深刻和谐的自然节奏,而这种节奏也恰恰是诗人内心深处胸怀激荡又渴望平静的深刻的内在节奏的曲折的投射。当然,这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节奏绝不是诗人刻意为之的节奏,而是老去浑漫与后融入诗人生命运动本身的下意识节奏。 紧接着杜甫写下了《登高》中最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一句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渚清沙白,尽在眼底,飞鸟徘回,举目可及,似乎诗人的心情也因此从天风浩荡的激越中平静下来,但是这种平静不是一种简单的反弹和平庸的失落,继之而起的深沉的压抑感更是让这种悠扬的平静生出一种一默如雷的深邃感和震撼力。无边落木,萧然飘落,道尽了秋意遮天蔽日的苍凉,不尽长江,滚滚而来,道尽了世事蹉跎的沧桑,在尽在眼底举目可及之间,无边不尽陡然而出,直如异军突起,读来不由自主随着诗人一同扩大其心胸,开阔其眼界,不由自主痛感营营小我之渺小,滔滔物议之微不足道。 诗人无意片面描摹自然景观之庞然大象,而是要在壮怀激烈的昂扬主观中寻找自然万象与内心的契合点,这种自我的悲剧意识的彰显突出体现在这个“来”字上。这个“来”字是一个完整充分的主观视角,将天地万象与个人主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个人主观将天地万象摄收在主观之心中,这个心便是天人合一的大心,而非蝇营狗苟的小心,这个心便是可以容纳沧桑物易世事悲凉的千古同心,这个心便是可以承载苦难面对灾难躬行艰难而不轻言畏难的坚忍不拔的深深扎根于现实主义的伟大诗心。正是这样一个心将《登高》这个普通的悲秋题材熔铸成一个惊天动地烛照千古的激昂悲壮的伟大诗篇。诗人不是远眺无边落木飘落,俯瞰无尽长江东流,一个“来”字,便是无边落木尽入怀抱,无尽长江流泻心田,这种顶天立地的自觉,这种容天纳地的阔大胸襟,使全诗焕然生色,不仅空前,亦复绝后,成为百代千古七律最为第一的绝笔。 当然,这种尽收天地万象的伟大诗心,并非一味收纳容摄的“贪婪”,而是吐纳自如的挥洒奔放。从万里悲秋中,我们看到了那磅礴大气的喷放与张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专写此心此身,心是悲秋心,身是多病身,但是身的有崖与心的无限再一次彰显了诗人的伟大与坚贞不屈,百年极言其去日无多,多病极言其每况愈下,但如此情形,其心不侮,尤心系万里,志念悲秋,恢宏气魄卓然大度不可一言以蔽之。流寓之客,多病之身,尤不能困厄这雄奇壮烈的诗心,江天浩荡,万里间关,诗人的情愫依然深沉宏大,恢宏鼓荡。登台一望,虽然也是故国千里的苍凉感慨,去国怀乡的忧思浩叹,岌岌乎去日无多的绝望孤寂,但无一能遮蔽洋洋乎万里悲秋的天地诗心。 在此我们有必要着重提一下全诗的第二个节奏,那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与万里悲秋常作客之间的节奏。滚滚来将天地万象摄收于心中,万里悲秋却形成喷薄而出的声势和气魄,这一收一放之间的节奏,其感染力尤胜于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那一动一静之间的节奏。一收一放之间,近乎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张则天地万象尽在胸臆,弛则壮怀悲情挥泻万里,吞吐之间,八荒千古,任意为之。正是收摄的壮大,铺垫出喷发的声势,正是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的尽归胸臆,蓄积出万里悲秋的浩荡襟怀。这收放张弛的节奏将颔联和颈联紧密地陶铸在一起,既挥洒自如纵横不羁,又凝炼有力浑然一体。反观后学者,为律诗者大有人在,其颔颈二联不是局促逡巡于井蛙之域就是放任汗漫于乌有之乡,或复言叠意,或不知所云,面对先贤,能无愧乎? 杜甫人称诗之圣者,不能忘俗正是其赤子之心。昊天无极,秋高万里,长风鼓荡,江流千古,病身百年,客寓无期,凡此种种,都不曾磨灭诗人激情鼓荡的诗心,最后诗人还是以其本色道尽了登高悲秋的苦衷与心曲。艰难苦恨,词短意长,既有身世飘蓬的苦闷,更有国事艰难的怅恨,繁双鬓正道尽了诗人半生忧国忧民的内心苦难和亘古悲情。这里诗人并未把世事艰难与身心苦恨区分开来,而是混为一谈同作为繁双鬓的根源,从中我们似乎也略微可见,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忧思与丧乱无依的个人感遇已经水乳交融,混为一体,正如其赋诗运笔的老去浑漫与一般,他的爱国忧世的圣人之心也不再是主观能动的表现,而成为一种血脉交融的自然流露。这也许就是艰难苦恨繁双鬓之词短意长之最意味深长处吧?它不只是点明登高悲秋的题眼,也是诗人一生人事蹉跎与文字光荣的盖棺式的写照。 当然,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全诗最后一句。这一句与上一句势成流水,而又对偶颇工。早年我曾为潦倒所惑,以为是诗人刻意渲染自己的愁苦艰难,因此以为是全篇瑕疵。后来得知当时杜甫因肺病刚刚戒酒,新停浊酒杯云云是近乎白描的直书境遇,便对此句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前六句激昂震动,势隐风雷,第七句微言大义,以国运身世为憾,寄意深远,都曾一见之下便深深地震撼了我,那么这一句清新自然,率真质朴,实在不是当初少年如我能够深切体会的。在艰难苦恨繁双鬓的萧索中,不得不因病戒酒,想要借酒浇愁也不可得,这个纯粹个人性的缺憾,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个人暮年绝望感伤中的最大甚至全部慰籍,这中间的谈言微中举重若轻,无限悲凉,曲笔为之,尽在环中,实在是让人气夺。 况且秋高万里,落木无边,伤时忧世,困病缠身,凡此种种,诗人慨以当慷,挥洒义气,志出八荒之表,神游六合之外,昂然举首顶天立地,吞吐天地的气魄胸襟,去日无多,尤不忘国难之伤,几近乎超人,突然转而为一杯酒感叹,平实亲切,自然真挚,既没有堂堂大言的矜夸,也没有飘飘高世的自许,而是一个平常的多病老人。这婉转跌宕的收笔,不更显得六句奔雷之势一句黍离之情的难能可贵吗?不更显得伟大的诗心生自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的惊心动魄与一往情深吗?这一句想要喝酒不可得的慨叹,宛如劫火度尽后的山青水碧,轮回出落后的鼻直眼横一般,每读一次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每读一次都让我重新品味太白固不可及,至如少陵又何尝可及的绝望慨叹。 这就是《登高》,或者更确切地说这就是我对《登高》的理解。其实这也是一些点滴之见,我想对《登高》而言还有很多可说,但我才学见识有限,也只能言尽于此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将要辍笔,我不免又想起那个老掉牙的称谓,人言太白为诗中之仙,少陵为诗中之圣。后人大多认为太白奔放肆意,飘逸无端,实不可学;少陵信实厚重,出落有据,且积跬步以至千里,可从而学。但学者多肢解少陵,黄山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略得其骨,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几近其容,其他或亦有可观,但总的说来据皮毛之士林比,得神韵之人全无。何以如此?大概因为仙可修不可求,圣可法不可师,一窥门径,便落环中。 《登高》其诗,八句皆为偶句,在律诗中已属少见,而其信手拈来,卓然成章,巧夺天工,全无痕迹,似无心为之,竟浑然天成的通脱磊落,又足令赏诗者击节赞叹做诗者废然忘返。下面我就从结构上逐句分析一下,以资方家斧正。 全诗以“风急”起句,不但抓住了了夔州峡口高秋之际的自然气象,更直接映衬出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主观情景,直接把读者带入诗人壮怀激荡的精神世界中。接下来的“天高”为“风急”提供了一个阔大无畴的背景空间,令长风激荡恍如天籁飞鸣,寥寥四个字便已有冲洒天地的磅礴声势,同时更为明确地凸现了诗人长空般阔大的襟怀和疾风般激荡的心绪之间相得益彰的恢宏气魄。但是这不是一种令人欢欣鼓舞的恢宏气魄,而是一种沉郁苍凉,悲壮压抑的恢宏气魄,正是这种沉郁苍凉和悲壮压抑,让曾经唱和着李白那对未来不乏憧憬和向往的不远千里送轻舟的依依惜别的热切猿声,变成了风声呼啸中那痛彻心肠的哀鸣,“猿啸哀”因此成为全篇的题眼。在风急天高的寥廓江天之间,哭泣般的猿鸣仿佛也升入九天,与天风应和共鸣。 如果说“风急天高”凸现了强势的动荡与碰撞,并籍此抒发了诗人胸怀激荡的内心世界,那么“渚清沙白”的静谧舒缓,便如天风激荡猿啸清扬的动感气氛中的一片清淡绿洲,为诗人的驻足提供一个稳定的空间,不但从字义上与风急天高形成工整对仗,而且在意境上也严丝合缝地成为上下偶句,既进一步衬托了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气魄声势,又从结构上到气氛上稳定了全诗的走向。当然诗人悲秋的情怀心绪的主旋律还是激荡的动感十足的,只不过这种静谧的意境将有些暴烈的动感转化为相对更从容更舒缓的有些悠扬的节奏,于是“鸟飞回”就成为水到渠成的静中有动的舒缓过渡。这种过渡将与“风急天高” 深深契合的诗人之心直接投射到另一番情景中。 从风急天高到渚清沙白便是全诗第一个节奏,在动静交叠之际呈现出江天一体的深刻和谐的自然节奏,而这种节奏也恰恰是诗人内心深处胸怀激荡又渴望平静的深刻的内在节奏的曲折的投射。当然,这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节奏绝不是诗人刻意为之的节奏,而是老去浑漫与后融入诗人生命运动本身的下意识节奏。 紧接着杜甫写下了《登高》中最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一句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渚清沙白,尽在眼底,飞鸟徘回,举目可及,似乎诗人的心情也因此从天风浩荡的激越中平静下来,但是这种平静不是一种简单的反弹和平庸的失落,继之而起的深沉的压抑感更是让这种悠扬的平静生出一种一默如雷的深邃感和震撼力。无边落木,萧然飘落,道尽了秋意遮天蔽日的苍凉,不尽长江,滚滚而来,道尽了世事蹉跎的沧桑,在尽在眼底举目可及之间,无边不尽陡然而出,直如异军突起,读来不由自主随着诗人一同扩大其心胸,开阔其眼界,不由自主痛感营营小我之渺小,滔滔物议之微不足道。 诗人无意片面描摹自然景观之庞然大象,而是要在壮怀激烈的昂扬主观中寻找自然万象与内心的契合点,这种自我的悲剧意识的彰显突出体现在这个“来”字上。这个“来”字是一个完整充分的主观视角,将天地万象与个人主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个人主观将天地万象摄收在主观之心中,这个心便是天人合一的大心,而非蝇营狗苟的小心,这个心便是可以容纳沧桑物易世事悲凉的千古同心,这个心便是可以承载苦难面对灾难躬行艰难而不轻言畏难的坚忍不拔的深深扎根于现实主义的伟大诗心。正是这样一个心将《登高》这个普通的悲秋题材熔铸成一个惊天动地烛照千古的激昂悲壮的伟大诗篇。诗人不是远眺无边落木飘落,俯瞰无尽长江东流,一个“来”字,便是无边落木尽入怀抱,无尽长江流泻心田,这种顶天立地的自觉,这种容天纳地的阔大胸襟,使全诗焕然生色,不仅空前,亦复绝后,成为百代千古七律最为第一的绝笔。 当然,这种尽收天地万象的伟大诗心,并非一味收纳容摄的“贪婪”,而是吐纳自如的挥洒奔放。从万里悲秋中,我们看到了那磅礴大气的喷放与张扬。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专写此心此身,心是悲秋心,身是多病身,但是身的有崖与心的无限再一次彰显了诗人的伟大与坚贞不屈,百年极言其去日无多,多病极言其每况愈下,但如此情形,其心不侮,尤心系万里,志念悲秋,恢宏气魄卓然大度不可一言以蔽之。流寓之客,多病之身,尤不能困厄这雄奇壮烈的诗心,江天浩荡,万里间关,诗人的情愫依然深沉宏大,恢宏鼓荡。登台一望,虽然也是故国千里的苍凉感慨,去国怀乡的忧思浩叹,岌岌乎去日无多的绝望孤寂,但无一能遮蔽洋洋乎万里悲秋的天地诗心。 在此我们有必要着重提一下全诗的第二个节奏,那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与万里悲秋常作客之间的节奏。滚滚来将天地万象摄收于心中,万里悲秋却形成喷薄而出的声势和气魄,这一收一放之间的节奏,其感染力尤胜于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那一动一静之间的节奏。一收一放之间,近乎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张则天地万象尽在胸臆,弛则壮怀悲情挥泻万里,吞吐之间,八荒千古,任意为之。正是收摄的壮大,铺垫出喷发的声势,正是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的尽归胸臆,蓄积出万里悲秋的浩荡襟怀。这收放张弛的节奏将颔联和颈联紧密地陶铸在一起,既挥洒自如纵横不羁,又凝炼有力浑然一体。反观后学者,为律诗者大有人在,其颔颈二联不是局促逡巡于井蛙之域就是放任汗漫于乌有之乡,或复言叠意,或不知所云,面对先贤,能无愧乎? 杜甫人称诗之圣者,不能忘俗正是其赤子之心。昊天无极,秋高万里,长风鼓荡,江流千古,病身百年,客寓无期,凡此种种,都不曾磨灭诗人激情鼓荡的诗心,最后诗人还是以其本色道尽了登高悲秋的苦衷与心曲。艰难苦恨,词短意长,既有身世飘蓬的苦闷,更有国事艰难的怅恨,繁双鬓正道尽了诗人半生忧国忧民的内心苦难和亘古悲情。这里诗人并未把世事艰难与身心苦恨区分开来,而是混为一谈同作为繁双鬓的根源,从中我们似乎也略微可见,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忧思与丧乱无依的个人感遇已经水乳交融,混为一体,正如其赋诗运笔的老去浑漫与一般,他的爱国忧世的圣人之心也不再是主观能动的表现,而成为一种血脉交融的自然流露。这也许就是艰难苦恨繁双鬓之词短意长之最意味深长处吧?它不只是点明登高悲秋的题眼,也是诗人一生人事蹉跎与文字光荣的盖棺式的写照。 当然,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全诗最后一句。这一句与上一句势成流水,而又对偶颇工。早年我曾为潦倒所惑,以为是诗人刻意渲染自己的愁苦艰难,因此以为是全篇瑕疵。后来得知当时杜甫因肺病刚刚戒酒,新停浊酒杯云云是近乎白描的直书境遇,便对此句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前六句激昂震动,势隐风雷,第七句微言大义,以国运身世为憾,寄意深远,都曾一见之下便深深地震撼了我,那么这一句清新自然,率真质朴,实在不是当初少年如我能够深切体会的。在艰难苦恨繁双鬓的萧索中,不得不因病戒酒,想要借酒浇愁也不可得,这个纯粹个人性的缺憾,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个人暮年绝望感伤中的最大甚至全部慰籍,这中间的谈言微中举重若轻,无限悲凉,曲笔为之,尽在环中,实在是让人气夺。 况且秋高万里,落木无边,伤时忧世,困病缠身,凡此种种,诗人慨以当慷,挥洒义气,志出八荒之表,神游六合之外,昂然举首顶天立地,吞吐天地的气魄胸襟,去日无多,尤不忘国难之伤,几近乎超人,突然转而为一杯酒感叹,平实亲切,自然真挚,既没有堂堂大言的矜夸,也没有飘飘高世的自许,而是一个平常的多病老人。这婉转跌宕的收笔,不更显得六句奔雷之势一句黍离之情的难能可贵吗?不更显得伟大的诗心生自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的惊心动魄与一往情深吗?这一句想要喝酒不可得的慨叹,宛如劫火度尽后的山青水碧,轮回出落后的鼻直眼横一般,每读一次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每读一次都让我重新品味太白固不可及,至如少陵又何尝可及的绝望慨叹。 这就是《登高》,或者更确切地说这就是我对《登高》的理解。其实这也是一些点滴之见,我想对《登高》而言还有很多可说,但我才学见识有限,也只能言尽于此了。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将要辍笔,我不免又想起那个老掉牙的称谓,人言太白为诗中之仙,少陵为诗中之圣。后人大多认为太白奔放肆意,飘逸无端,实不可学;少陵信实厚重,出落有据,且积跬步以至千里,可从而学。但学者多肢解少陵,黄山谷“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略得其骨,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几近其容,其他或亦有可观,但总的说来据皮毛之士林比,得神韵之人全无。何以如此?大概因为仙可修不可求,圣可法不可师,一窥门径,便落环中。就像《登高》这样的诗篇,又岂是可随便拿来学习的?
杜甫
简介
简介暂无
杜甫
的其它诗歌
月
戏作花卿歌
水槛遣心二首
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见萤火
出郭
官定后戏赠(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枯楠
严郑公宅同咏竹
中夜
别常征君
柴门
丽春
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一作畅当诗)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丈人山(山在青城县北,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
悲青坂
哭王彭州抡
江上
泛江送客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枯棕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为杜甫补遗)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国辅、休烈)
病橘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江月
上牛头寺(牛头山在郪县西南,下有长乐寺)
北邻
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
郑典设自施州归
病柏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宴忠州使君侄宅
徐卿二子歌
存殁口号二首
草阁
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酬郭十五受判官
闻高常侍亡(忠州作)
寄裴施州(裴冕坐李辅国贬施州刺史)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别苏徯(赴湖南幕)
遣兴
寄薛三郎中(据)
戏为双松图歌(韦偃画)
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
垂白(一作白首)
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九日曲江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
云山
题壁画马歌(一作题壁上韦偃画歌。偃京兆人善画马)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赠韦七赞善
覆舟二首
最能行
泛溪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拨闷(一作赠严二别驾)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甫从姑子也)
赠苏四徯
赠蜀僧闾丘师兄
寄韩谏议
回棹
江涨
杜鹃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赠李白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提封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赠高式颜
负薪行
石犀行
古柏行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石笋行
清明二首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骊山
哭严仆射归榇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去矣行
野望
西郊
陪李金吾花下饮
缚鸡行
咏怀古迹五首
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
洛阳
鹿头山(山上有关,在德阳县治北)
野望
归雁二首
所思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
别李义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寄杜位(顷者与位同在故严尚书幕)
绝句六首
秋尽
骢马行
绝句四首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历历
田舍
引水
兵车行
同豆卢峰知字韵
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醉时歌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鲜于炅乃仲通子,有父风)
鹦鹉(一作翦羽)
春日江村五首
石柜阁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
斗鸡
进艇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得过字)
沙苑行
梦李白二首之二
丽人行
汉州王大录事宅作
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折槛行
梦李白二首之一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送王十六判官
能画
客亭
桔柏渡(在昭化县)
兵车行
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
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茅屋赀
赠翰林张四学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佳人
宿昔
所思(得台州郑司户虔消息)
蚕谷行
春宿左省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节度…郡王卫公幕
寄从孙崇简
龙门阁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垂老别
至后
宾至(一作有客)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潼关吏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题玄武禅师屋壁(屋在中江大雄山)
五盘(七盘岭在广元县北一名五盘栈道盘曲有五重)
无家别
奉赠萧二十使君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初冬
寄柏学士林居
崔驸马山亭宴集(京城东有崔惠童驸马山池)
青丝(青丝白马,用侯景事,以比仆固怀恩)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
送覃二判官
洞房
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池在张仪子城内)
黄草
飞仙阁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为农
杜位宅守岁
夜归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
望岳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怀旧
一室
三韵三篇
水会渡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
严郑公阶下新松(得沾字)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
复阴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九日奉寄严大夫
赠郑十八贲(云安令)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冬日有怀李白
白沙渡(属剑州)
夏日李公见访
春望
卜居
晚晴
对雪
楼上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复愁十二首
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
九日登梓州城
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一作云安严明府)
羌村三首
重过何氏五首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北征
对雪
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内弟潩赴湖南幕职)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一作窦十五使君)
木皮岭
哀江头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前苦寒行二首
石研诗
谒真谛寺禅师
解闷十二首
哭韦大夫之晋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发同谷县(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
渼陂行(陂在鄠县西五里,周一十四里)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原注故陈拾遗射洪人也篇末有云)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山林在韦曲西塔陂)
赤霄行
哭李常侍峄二首
到村
客堂
夔府书怀四十韵
送韦书记赴安西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得心字)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锦树行(因篇内有锦树二字摘以为题非正赋锦树也)
渼陂西南台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虎牙行(虎牙在荆门之北,江水峻急)
客居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野老
赠田九判官(梁丘)
乐游园歌
江村
登舟将适汉阳
立秋雨院中有作
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
狂夫
哀王孙
覃山人隐居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杜鹃
积草岭(同谷县界)
南邻
曲江其二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凡三十韵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清明
忆昔二首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石龛
蜀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送裴二虬作尉永嘉
成都府
古柏行
岁暮
重送刘十弟判官
简吴郎司法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别蔡十四著作
晚晴
长沙送李十一(衔)
寄邛州崔录事
莫相疑行
龙门镇(龙门镇在成县东后改府城镇)
夔州歌十绝句
柳司马至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
寄高三十五书记(適)
秋风二首
柏学士茅屋
王录事许修草堂赀不到,聊小诘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青阳峡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
佐还山后寄三首
赠陈二补阙
狄明府(博济。一作寄狄明府)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
诸将五首
归来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过客相寻
法镜寺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示侄佐(佐草堂在东柯谷)
扬旗
登楼
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
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屏迹三首
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
野望
除草
寒硖
别房太尉墓
酬韦韶州见寄
黄河二首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听杨氏歌
送路六侍御入朝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送人从军
营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
官池春雁二首
夜宴左氏庄
盐井(盐井在成州长道县,有盐官故城)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裴虬与讨臧玠故有行营)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示从孙济(济字应物,官给事中、京兆尹)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六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破船
铁堂峡(铁堂山在天水县东五里,峡有铁堂庄)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迢)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二首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用宽其意
戏为六绝句
寄董卿嘉荣十韵
远游
赤谷
堂成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
瞿塘两崖
归雁
铜瓶
李潮八分小篆歌
水槛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寄韦有夏郎中
畏人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蕃剑
王十五前阁会
江头四咏。花鸭
巳上人茅斋
同元使君舂陵行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天池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病马
四松
双枫浦(在浏阳县)
江雨有怀郑典设
江头四咏。鸂鶒
峡口二首
独立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春归
江头四咏。栀子
遣怀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日暮
暂如临邑,至gh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叹庭前甘菊花
漫成一首
铜官渚守风(渚在宁乡县)
诸葛庙
江头四咏。丁香
登高
答杨梓州
不归
阆水歌
万丈潭
九日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秋雨叹三首
又呈吴郎
入乔口(长沙北界)
峡隘
三绝句
别赞上人
孤雁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得房公池鹅
观兵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池在济宁州境)
壮游
阆山歌
野望
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越公杨素所建)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舟前小鹅儿(汉州城西北角官池作官池即房公湖)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天育骠骑歌(天育,厩名,未详所出)
登白马潭
白帝楼
绝句漫兴九首
秋笛
昔游
归雁
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情见乎词
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房琯刺汉州时所凿)
送段功曹归广州
夕烽
龙门(即伊阙)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贾至)
白丝行
前出塞九首
废畦
客从
祠南夕望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晓望白帝城盐山
倚杖(盐亭县作)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累土为山…而作是诗
遣兴五首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除架
赠别贺兰铦
蒹葭
湘夫人祠(即黄陵庙)
闷
白帝城楼
山馆(一作移居公安山馆,编入江陵诗后)
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此诗
重题郑氏东亭(在新安界)
往在
高都护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
雨不绝
苦竹
武侯庙
宿白沙驿(初过湖南五里)
题张氏隐居二首
释闷
遣兴五首
白露
即事(一作天畔)
滟滪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
严中丞枉驾见过
萤火
李监宅
宿青草湖(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即事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可叹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
小寒食舟中作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促织
郑驸马宅宴洞中
自平
燕子来舟中作
过南岳入洞庭湖
白盐山(白盐崖高千馀丈,在州城东十七里)
遣兴五首
南征
览镜呈柏中丞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
重赠郑炼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登岳阳楼
捣衣
写怀二首
江南逢李龟年
昼梦
赠别何邕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泛)
归燕
冬狩行(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江汉
谒先主庙(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赠别郑炼赴襄阳
发潭州
愁(强戏为吴体)
初月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
晓发公安(数月憩息此县)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鲜于仲通,天宝末为京兆尹)
怀灞上游
渡江
诣徐卿觅果栽
太平寺泉眼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上白帝城二首
天河
发阆中
喜雨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敬赠郑谏议十韵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忆郑南玭
遣怀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寄赞上人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滕王亭子
览物(一作峡中览物)
山寺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均)
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即彭道将鱼池)
赠李白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公安县怀古
玉台观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阁夜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
小至
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即事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刈稻了咏怀
滕王亭子
上韦左相二十韵(见素)
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
赤谷西崦人家
送高三十五书记
咏怀古迹五首 其二
冬至
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
寓目
诸将五首 其二
赠虞十五司马
玉台观(滕王造)
宿江边阁
孟冬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雨晴(一作秋霁)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
昔游
夔州歌十绝句 其一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题桃树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秋兴八首
归梦
宿赞公房(京中大云寺主谪此安置)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白帝
十月一日
东屯北崦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幽人
八阵图
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
赠韦左丞丈(济。天宝七年以韦济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旅夜书怀
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
地隅
少年行
东楼
禹庙
暮归
东屯月夜
有感五首 其三
九日诸人集于林
游子
得舍弟消息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遣兴三首
倦夜
重题
暮寒
即事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泊于方田
宿府
九日五首
贻阮隐居
绝句四首 其三
双燕
绝句二首 其二
独坐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简李公二首
寄题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社日两篇
百舌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立秋后题
绝句二首 其一
小园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哭李尚书(之芳)
又示两儿
久客
少年行二首
忆弟二首(时归在南陆浑庄)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
夏日叹
喜晴(一作喜雨)
季秋江村
得弟消息二首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三十韵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春远
入衡州
草堂
野人送朱樱
棕拂子
近闻
寒雨朝行视园树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课伐木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又示宗武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
园官送菜
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时任华州司功)
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王兵马使二角鹰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宗武生日
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白马
奉寄别马巴州(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题郑县亭子(郑县游春亭在西溪上一名西溪亭)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上水遣怀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
夜二首
树间
句
泛江
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瘦马行(一作老马)
阙题
又作此奉卫王
晚
溪上
徐九少尹见过
寄高三十五詹事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绝句二首
奉寄章十侍御
画鹘行(一作画雕)
九日登梓州城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朝二首
种莴苣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图样志诸篇末
岁晏行
不见
又送
秋野五首
奉寄高常侍(一作寄高三十五大夫)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
赠花卿
遣闷
雨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惠义寺园送辛员外
放船
雨
义鹘
水槛遣心二首 其一
雷
示獠奴阿段
端午日赐衣
奉赠李八丈判官(曛)
琴台
避地
舟中
晓望
奉待严大夫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竖子至
酬高使君相赠
甘林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江亭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舟月对驿近寺
向夕
赠毕四(曜)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春夜喜雨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
草堂即事
酬孟云卿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
江边星月二首
园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三
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
返照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野望因过常少仙
奉赠王中允(维)
别张十三建封
雨
绝句漫兴九首 其一
客至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江陵望幸
晨雨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后游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寄杜位(位京中宅近西曲江,诗尾有述)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放船
夜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又上后园山脚
恨别
夏夜李尚书筵送宇文石首赴县联句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卜居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
滟滪堆
去蜀
雨四首
秋兴八首选四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城上(一作空城)
送裴五赴东川
题郑十八著作虔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晚登瀼上堂
宾至
醉歌行
赤甲
剑门
凤凰台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云
薄游
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过郭代公故宅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君不见,简苏徯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雨二首
留花门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集有寻鲁城北范居士诗)
暝
入宅三首(大历二年春,甫自西阁迁赤甲)
赠韦赞善别
空囊
望岳
愁坐
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朝雨
送贾阁老出汝州
清明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送远
梅雨
雨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晚晴吴郎见过北舍
瀼西寒望
送李卿晔(晔,淮安忠公琇之子,时以罪贬岭南)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南征
客夜
江涨
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悲秋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得深字韵)
雨晴
薄暮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后出塞五首
长江二首
客旧馆
晚出左掖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行军司马佐
村雨
西阁夜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彭衙行
暮春
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相国制文)
奉赠射洪李四丈(明甫)
登兖州城楼
月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得过字韵)
西阁二首
次晚洲
逼仄行,赠毕曜(一作bX々行,一作赠毕四曜)
曲江三章五句
偶题
十七夜对月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得凉字)
游修觉寺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往问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七
泊岳阳城下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月夜忆舍弟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十六夜玩月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题省中院壁
早发
谒文公上方
天末怀李白
闻斛斯六官未归
驱竖子摘苍耳(即卷耳)
玉华宫
秦州杂诗 其七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
九日
宿花石戍(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
梦李白二首
不离西阁二首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掖门在两旁如人之臂掖)
陈拾遗故宅(宅在射洪县东七里东武山下)
新婚别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热三首
遣愤
石镜
九成宫
石壕吏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次空灵岸
上后园山脚
新安吏
西阁雨望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
恶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赠卫八处士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返照
曲江对雨
徒步归行
洗兵马
绝句
宴胡侍御书堂(李尚书之芳、郑秘监审同集归字韵)
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
高楠
过津口
日暮
乘雨入行军六弟宅
归
章梓州水亭
光禄坂行
九日蓝田崔氏庄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徐步
催宗文树鸡栅
得舍弟消息
曲江对酒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
更题
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
玩月呈汉中王
早行
送窦九归成都
寒食
紫宸殿退朝口号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一作严别驾相逢歌)
曲江二首
泊松滋江亭
夜雨
宿凿石浦(浦在湘潭县西)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喜达行在所三首 其二
花底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
独酌
腊日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晚晴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必愆佳期走笔戏简
槐叶冷淘
姜楚公画角鹰歌
北征
柳边
送元二适江左
落日
解忧
塞芦子(芦子关属夏州,北去塞门镇一十八里)
赠卫八处士
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留于屋壁
雨
收京三首
洗兵马
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
可惜
海棕行
哀江头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凡四十韵
雨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有感五首
遣遇
信行远修水筒(引水筒)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潼关吏
重经昭陵
越王楼歌(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
石壕吏
收京
庭草
晴二首
早起
新婚别
移居夔州郭
王命
村夜
行次昭陵
园人送瓜
无家别
巴山
江梅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又观打鱼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佳人
征夫
成都府
早花
夜(一作秋夜客舍)
寄岑嘉州(州据蜀江外)
春水生二绝
晚行口号
人日两篇
对雨
观打鱼歌
遣忧
远游
寄常征君
春水
独酌成诗
西阁曝日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阆…亲事遂停
警急(时高公適领西川节度)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
独坐二首
咏怀二首
述古三首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南楚
漫成二首
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得云字)
与严二郎奉礼别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赠李十五丈别(李秘书文嶷)
去秋行
耳聋
老病
台上(得凉字)
悲陈陶
送灵州李判官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
摇落
遣意二首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杜鸿渐镇蜀,辟杨炎为判官)
苦战行
月夜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寄高適
南极
奉赠严八阁老
大麦行
贫交行
咏怀古迹五首选二
远怀舍弟颖、观等
子规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逃难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别董颋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天边行
述怀一首(此已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
后出塞五首 其二
太岁日
秋峡
立春
散愁二首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郭英乂)
醉时歌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
喜雨
前出塞九首 其六
狂歌行,赠四兄
伤秋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春日忆李白
元日示宗武
怀锦水居止二首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得家书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丽人行
呀鹘行
秋清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夜闻觱篥
渔阳
饮中八仙歌
玉腕骝(江陵节度卫公马也)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望岳
遣愁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画鹰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仆射乃其主将刘乃仆射之判官也)
送何侍御归朝(李梓州泛舟筵上作)
喜达行在所三首(原注:自京窜至凤翔)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喜晴(一作喜雨)
房兵曹胡马
羌村三首·其三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请余赋诗
答郑十七郎一绝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瞿唐怀古(以下草堂逸诗拾遗)
中宵
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得芜字)
一百五日夜对月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鸡
将晓二首
建都十二韵
牵牛织女
戏赠友二首
雨过苏端(端置酒)
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二
送司马入京
月圆
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登牛头山亭子
麂
重简王明府
忆幼子(字骥子,时隔绝在鄜州)
朱凤行
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
溪涨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不寐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
白凫行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二十一曹长
晦日寻崔戢、李封
长吟
白小
敬简王明府(甫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疑即王明府)
元日寄韦氏妹
冬深(一作即日)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大雨
琴台
夏夜叹
黄鱼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北风
火
百忧集行
咏春笋
李盐铁二首(一首题作李监宅,已见第九卷中)
上兜率寺
遣兴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白帝城最高楼
戏为六绝句·其一
猿
有叹
奉汉中王手札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至德二载
舟泛洞庭(一作过洞庭湖)
望兜率寺
逢唐兴刘主簿弟
吾宗(卫仓曹崇简)
又雪
魏将军歌
雷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以下七首,吴若本逸诗)
鸥
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十二月一日三首
甘园
崔氏东山草堂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孟氏(集有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诗)
寄贺兰铦
忆昔行
贻华阳柳少府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杜鹃行(一作司空曙诗)
吹笛
三绝句
望牛头寺
登高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
风急天高猿啸哀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无边落木萧萧下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潦倒新停浊酒杯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