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北溪字义-宋·陈淳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北溪字义目录:
北溪字义
卷上·命
卷上·性
卷上·心
卷上·情
卷上·才
卷上·志
卷上·意
卷上·仁义礼智信
卷上·忠信
卷上·忠恕
卷上·一贯
卷上·诚
卷上·敬
卷上·恭敬
卷下·道
卷下·理
卷下·德
卷下·太极
卷下·皇极
卷下·中和
卷下·中庸
卷上·礼乐
卷下·经权
卷下·义利
卷下·鬼神
卷下·佛老
补遗·补遗
补遗·太极
补遗·通书
补遗·附:论朱子
严陵讲义·严陵讲义
严陵讲义·道学体统
严陵讲义·师友渊源
严陵讲义·用工节目
严陵讲义·读书次第
严陵讲义·似道之辨
严陵讲义·似学之辨
卷下·中和
中和是就性情说。大抵心之体是性,性不是个别物,只是心中所具之理耳。只这理动出外来便是情。中是未接事物,喜怒哀乐未发时,浑沦在这里,无所偏倚,即便是性。及发出来,喜便偏于喜,怒便
...更多
卷下·中庸
文公解中庸为平常。非于中之外复有所谓庸,只是这中底发出于外,无过不及,便是日用道理。平常与怪异字相对,平常是人所常用底,怪异是人所不曾行,忽然见之便怪异。如父子之亲,君臣之义,
...更多
卷上·礼乐
礼乐有本有文。礼只是中,乐只是和,中和是礼乐之本。然本与文二者不可一阙。礼之文,如玉帛俎豆之类。乐之文,如声音节奏之类。须是有这中和,而又文之以玉帛俎豆、声音节奏,方成礼乐。不
...更多
卷下·经权
用权须是地位高方可。经与权相对,经是日用常行道理,权也是正当道理,但非可以常行,与日用常行底异。公羊谓“反经而合道”,说误了。既是反经,焉能合道?权只是济经之所不及者也。
...更多
卷下·义利
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学者当精察之。自文义而言,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欲是所欲得者。就其中推广之,才是天理所宜底,即不是人情所欲;
...更多
卷下·鬼神
鬼神一节,说话甚长,当以圣经说鬼神本意作一项论,又以古人祭祀作一项论,又以后世淫祀作一项论,魂魄附又以后世妖怪作一项论。 程子曰:鬼神者,造化之迹也。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
...更多
卷下·佛老
佛老之学,后世为盛,在今世为尤盛。二氏之说大略相似,佛氏说得又较玄妙。老氏以无为主,佛氏以空为主,无与空亦一般。老氏说无,要从无而生有,他只是要清净无为方外之物,以独善其身,厌
...更多
补遗·补遗
字义二卷,最初为永嘉赵氏刻本,又清漳家藏本,又弘治庚戌刻本,又四明丰庆刻本。诸本增减,互有异同。按性理大全所纂入者,末能悉收,则桐川施氏刻本为略备。及细为校阅,亦有大全所引而施
...更多
补遗·太极
分而为五非有欠,合而为一非有余。(五谓五行,一谓太极)
太极浑沦之妙用,自无而入于有,自有而复于无,又只是浑沦一无极也。
无声臭只是无形状,若少有声臭,便涉
...更多
补遗·通书
圣人纯是天理,合下无欠缺处,浑然无变动,彻内外本末皆是实,舞一毫之妄。不待思而自得,此生知也。不待勉而自中,此安行也。且如人行路,须是照管方行出路中,不然则蹉向边去。圣人如不看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朝
明·周玺
元·汤垕
安·惟净
清·顾景星
吕坤
宋·胡知柔
清·江考卿
明·梅鼎祚
南北朝·杨衒之
越·吴时志
清·韩菼
唐·实叉难陀
清·葛士浚
王芗斋
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