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瑶台之偃蹇兮释义


【望】〔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又責望。又怨望。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又《釋名

【瑶台】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有娥之佚女。”游国恩纂义引徐焕龙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紂,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明李梦阳《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明贾仲名《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偃蹇】1.高耸貌。《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王逸注:“偃蹇,高貌。”唐杨炯《青苔赋》:“借如灵山偃蹇,巨壁崔巍,画千峰而锦照,图万壑而霞开。”清戴名世《游天台山记》:“大石偃蹇负土出,长广数十丈。”2.高举貌。《文选·枚乘<七发>》:“旌旗偃蹇,羽旄肃纷。”吕向注:“偃蹇,高貌。”唐韩愈《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旌斾卷以舒。”3.骄傲,傲慢。《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杜预注:“偃蹇,骄敖。”《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李贤注:“偃蹇,骄慠

【兮】《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又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又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离骚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