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齿尚苔黏释义


【屐齿】屐底的齿。《晋书·王述传》:“鸡子圆转不止,便下牀以屐齿踏之,又不得。”唐独孤及《山中春思》诗:“花落没屐齿,风动羣不香。”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之二:“缘苔躡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清赵翼《哭王述庵侍郎》诗:“蒲褐山房緑树阴,中有两人屐齿迹。”2.指足迹;游踪。宋张孝祥《水龙吟·过浯溪》词:“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国初常熟多画师。有黄鼎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离奇俶诡,为古人屐齿所不到。”3.指履声,脚步声。明王世贞《曾太学携酒见访作》诗:“花宫寂无

【苔】《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黏】《唐韻》女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尼占切,音。《說文》相著也。《廣韻》黏麴。又《韻會》亦作溓。《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註》鄭司農云:溓讀爲黏。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縣。又《正韻》尼欠切,聶上聲。《集韻》也。《正韻》膠黏。又稠也。 俗作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