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重昏敛释义


【豁然】1.开悟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积年凝滞,豁然雾解。”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2.开阔貌;开朗貌。唐岑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诗:“絶顶访老僧,豁然登上方。”明张居正《游衡岳记》:“倏见青云霽日,豁然中开。”3.目开貌。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母目豁然即开,於此遂愈。”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铩国》:“数百年前,山崖崩圮,中有苾芻,瞑目而坐……乃击犍椎。其声纔振,而此罗汉豁然高视

【重昏】昬”。1.谓思绪非常昏乱。《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昬而终身!”王逸注:“昬,乱也。言己不逢明君,思虑交错,心将重乱,以终年命。”唐王维《宋进马哀辞》:“忽思瘞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明归有光《赵汝渊墓志铭》:“宋失维城,宗沦于朔。哀哉重昏,鼎折覆餗。”2.十分昏暗;愚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昬夜晓。”李周翰注:“言二比丘演説佛化,万物见明,如日照於道,重深昬暗之处,夜中亦晓。”唐刘禹锡《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维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摩腾、竺法

【敛】《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音。《說文》收也。《爾雅·釋詁》聚也。《疏》斂者,率聚也。《詩·小雅》此有不斂穧。《疏》不收斂之穧束也。《書·洪範》斂時五福。《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又《儀禮·聘禮》斂〈方亶〉。《註》斂,藏也。又《博雅》斂,取也。又欲也,予也,略也。又姓。《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御孟懿子。《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又《廣韻》《集韻》《韻會》力驗切,音爁。義同。又《集韻》離鹽切,音廉。斂盂,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