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用绊浮名释义


【用】〔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余頌切,容去聲。《說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疏》唯宜潛藏,勿可施用。《書·臯陶謨》天討有罪,五五用哉。又《廣韻》使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晉實用之。《杜甫詩》古來才大難爲用。又功用。《易·繫辭》顯諸仁,藏諸用。《疏》謂潛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諸用也。《論語》禮之用,和爲貴。又貨也。《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疏》謂在上節儉,不爲糜費,以利而用,使財物殷阜。《禮·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又以也。《詩·小雅》謀

【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博慢切,音半。《說文》馬縶也。《玉篇》羈絆也。《增韻》繫足曰絆,絡首曰羈。《前漢·班固敘傳》今吾子已貫仁義之羈絆。又《韻補》叶彼巷切。《揚雄·交州牧箴》爰自開闢,不羈不絆。周公攝祚,白雄是獻。 《廣韻》絆,同靽。

【浮名】虚名。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宋林逋《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洪深《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