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而血食释义


【缁衣】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毛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郑玄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

【血食】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汉书·高帝纪下》:“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颜师古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清袁枚《新齐谐·牛头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若説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西游记》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梁书·诸夷传·扶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