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趄念亡状释义


【趑趄】亦作“趑且”。亦作“趦趄”。1.相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易》曰:‘臀无肤,其行赼趄。’”一本作“趦趄”;今本《易·夬》作“次且”。《文选·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李善注:“一夫挥戟,万人不得进。《广雅》曰:‘趑趄,难行也。’”《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三年》:“帝徵江州刺史周迪出镇湓城,又徵其子入朝。迪趑且顾望,并不至。”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甲子三月接青君信,知吾父有病,即欲归苏,又恐触旧忿。正趑趄观望间,復接青君信,始痛悉吾父业已

【念】《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音。《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又《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又姓。西魏太守念賢。又《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 《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亡状】无礼。《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状。”颜师古注:“无善形状也。”宋洪迈《容斋三笔·朱崖迁客》:“此人固亡状,要之为一州主,所谓邦君也。”2.指目无法纪的人。《汉书·西南夷传》:“将军诛亡状,为民除害,愿出晓士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