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咎元子非释义


【追咎】追究责怪。晋王羲之《遗殷浩书》:“追咎往事,亦何所復及!”唐柳宗元《上岭南郑相公所著文启》:“追咎既往,自以终身沉废,无跡自明。”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且意陛下他日亲见用兵之害,必将哀痛悔恨,而追咎左右大臣未尝一言。”明陆垹《篑斋杂著·湿润》:“文襄周公之画,识者不能无追咎焉。”

【元子】和诸侯的嫡长子。《书·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诗·鲁颂·閟宫》:“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朱熹集传:“叔父,周公也。元子,鲁公伯禽也。”《仪礼·士冠礼》:“天子之元子犹士也。”郑玄注:“元子,世子也。”2.泛指长子。唐元稹《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翰,国朝左侍极兼宰相信之玄孙,临汝令秘之元子,魏出也。”

【非】《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飛。《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書·說命》無恥過作非。《易·繫辭》辨是與非。又《玉篇》下也。又《玉篇》隱也。又《增韻》訾也。《孝經·五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又《玉篇》責也。《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又山名。《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又姓。《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又《集韻》《韻會》《正韻》尾切,音斐。《集韻》本作誹。謗也。《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記·平準書》作腹誹。又《鼂錯傳》非謗不治。《註》非,讀曰誹。又《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