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屈膝臣释义


【诸侯】1.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宋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女媧未有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炎帝世,乃有诸侯,风沙氏叛,炎帝修德,风沙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

【屈膝】。《淮南子·氾论训》:“夫君臣之接,屈膝卑拜,以相尊礼也。”2.引申为投降、屈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交臂受事,屈膝请和。”明宋濂《元故湖州路德清县尹陈府君墓铭》:“伪帅不觉屈膝,城遂来归。”鲁迅《书信集·致韦素园》:“‘学者’屈膝于银子面前之丑态,真是好看,然而难受。”3.护膝。《水浒传》第四五回:“﹝海闍黎﹞被石秀都剥了衣裳,赤条条不著一丝,悄悄去屈膝边拔出刀来,三四刀搠死了。”4.即屈戌。门窗、橱柜和屏风上的环纽、搭扣。北周庾信《灯赋》:“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唐李贺《宫娃歌》:“啼蛄

【臣】〔古文〕《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音辰。事人之稱。《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又姓。《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又《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