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流行太易释义


【周】〔古文〕《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州。《廣韻》徧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又至也。《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傳》周,至也。又忠信也。《書·太甲》自周有終。《傳》用忠信有終也。《詩·小雅》行歸于周。《論語》君子周而不比。《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又終也。《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註》周,猶終竟也。又《說文》密也。《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註》深密不測,故周也。又曲也。《詩·唐風》生于道周。《傳》周,曲也。又《詩·周南疏》周

【流行】1.广泛传布;盛行。《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祅教流行外域,延入中国,蔓衍如此。”《英烈传》第五回:“谁想天灾流行,疫癘大作。”马南邨《燕山夜话·“放下即实地”》:“它大概是编书人根据一些流行的故事,结合了自己的切身经验写出的。”2.传递;运行。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觴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宋苏轼《与王定国书》:“使气流行体中,痒痛安能近人也。”严复《救亡决论》:“凡舟车之运转流行,道里之险易涩滑,巖墙之必压,坎陷之至凶,摘埴索涂,都

【太易】始混沌的状态。《列子·天瑞》:“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唐李白《古风》之十三:“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羣生。”参见“太初”、“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