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金帝起释义


【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因处秋季之中,故称。《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序》:“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八月仲秋,亦曰仲商。”《旧唐书·归崇敬传》:“时皇太子欲以仲秋之月,於国学行齿胄之礼。”《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日公子别了华忠上路,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颯颯,玉露泠泠。”《文汇报》1982.9.25:“仲秋时节,著名的莱阳梨饱含着梨乡人民的盛情,源源不断地进入各地市场。”

【金】〔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

【帝】〔古文〕《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又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又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