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夜向晨释义


【辗转】1.翻来覆去的样子。《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朱熹集传:“辗转伏枕,卧而不寐,思之深且久也。”宋王安石《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寄纯甫》:“中夜遂不眠,辗转涕流离。”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章:“郭祥辗转不能成寐。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大妈家辞行,告知她明天回部队去。”2.反复不定。《后汉书·来历传》:“歷怫然,廷詰皓曰:‘属通諫何言,而今復背之?大臣乘朝车,处国事,固得辗转若此乎!’”李贤注:“辗转,不定也。”《明史·沉束传》:“辗转思维,进退无策。”3.转移;经过许多地方。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

【向晨】晓。《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正始九年举秀才”裴松之注引《辂别传》:“天时大热,移牀在庭前树下,乃至鷄向晨,然后出。”2.黎明;凌晨。明刘基《郁离子·蛇蝎》:“鸡不鸣於向晨而鸣於宵中,则人听惑。”天色将明。《金史·襄传》:“嚮晨压敌,突击之。”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南宋高宗遗事》:“天亦嚮晨,王先闻僧与神言,放胆闯入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