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四明之福地释义


【占】《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說文》視兆問也。从卜口。《徐曰》會意。《易·繫辭》以卜筮者,尚其占。又《爾雅·釋言》隱占也。《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凶也。必先隱度,故曰隱占也。又《玉篇》也。《揚子·方言》視也。《韻會》凡相謂之占。占亦瞻也。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章豔切,音。《廣韻》固也。《韻會》固有也。《增韻》擅據也,著位也。《前漢·宣帝紀》流民自占八萬餘口。《王安石詩》坐占白鷗沙。又《韻會》隱度其辭,口以援人曰口占。《後漢·遵傳》遵常召善書吏於前,治私書謝親故,馮几口占書

【四明】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慈溪、馀姚、上虞、嵊县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四明山。《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四明山者,天台之委也。高兴华顶,齐跨数邑。自奉化雪竇入,则直谓之四明。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亘,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气,觉与世界如絶,不似天台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芙蓉峯,刻汉隶‘四明山心’四字。其山四穴如天窻,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处。道教有七十二福地之说。亦指幸福安乐的地方。旧时常以称道观寺院。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芳林园者,福地奥区之凑,丹陵、若水之旧。”唐杨炯《晦日药园诗》序:“乃有神州福地,上药中园,左太冲所云当衢向术,潘安仁以为面郊后市。”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这里有甚么閒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寳坊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