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随处小盘桓释义


【杖藜】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2.藜杖;拐杖。唐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漢

【随处】处。唐杜甫《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明李贽《与李惟清书》:“若僕则到处为客,不愿为主,随处生发,无定生处。”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四川的区域本来离热带很远,但随处差不多都有榕树。”

【盘桓】徘徊;逗留。《文选·班固<幽通赋>》:“承灵训其虚徐兮,竚盘桓而且俟。”李善注:“盘桓,不进也。”晋李密《陈情事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唐刘希夷《捣衣篇》:“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悵盘桓。”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揖山有田在东海永泰沙,又偕余往收其息,盘桓两月。”秦牧《艺海拾贝·北京花房》:“在里面盘桓,时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趣。”2.周旋;交往。《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二将骤征鞍,盘桓两阵前。”明张景《飞丸记·月下伤怀》:“幸得此地有个张妈妈,朝夕宽慰盘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