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轘辕释义


【越】〔古文〕《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粵。《說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繫辭傳》雜而不越。《註》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禮·曲禮》戒勿越。《疏》戒愼毋得踰越。又《書·太甲》無越厥命。《傳》越,墜也。《左傳·僖八年》恐隕越於下。《註》隕越,顚墜也。又於也。《書·高宗》越有雊雉。《傳》越,於也。《詩·風》越以鬷邁。《傳》越,於也。又遠也。《書·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註》越,遠也。又瑟下孔爲越。《儀禮·鄕飮酒禮》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註》越,瑟下孔也。《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按《儀禮》《

【轘辕】1.盘旋往还。形容道路环曲。《管子·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都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尹知章注:“谓路形若辕,而又轘曲。緱氏东南有轘辕道是也。”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对雪十韵》:“欺贫冻蓬蓽,增险想轘辕。”2.山名,关口名。在河南。因山路有十二曲,盘旋往还得名。《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使侯出诸轘辕。”杨伯峻注:“轘辕,山名,在河南登封县西北三十里,又跨巩县西南。险道也。”隋江总《南还寻草市宅》诗:“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金元好问《秋望赋》:“瞻彼轘辕,西走汉京。”

洛神赋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