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耿三秋夜释义


【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耿】〔古文〕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幸切,音。《說文》耳著頰也。又《廣韻》耿介也。《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又《韻會》不安也。《詩·衞風》耿耿不寐。《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又光也。《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又與炯通。《晉語》其光耿於民矣。《註》耿,猶炤也。又地名。《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又《山海經》耿山

【三秋】谓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月。《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一说指三年。见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小名代大名例》。晋陆机《挽歌》之一:“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宋李弥逊《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词:“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燕山外史》卷二:“室邇人遐,每切三秋之感。”2.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晋陶潜《闲情赋》:“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於三秋。”《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四境无虞,三秋式稔。

【夜】〔古文〕《唐韻》羊謝切《集韻》《韻會》寅謝切《正韻》寅射切,耶去聲。日入爲夜,與晝對。《夏小正》時有養夜。《註》猶言永夜也。《周禮·秋官·司寤氏》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衞宏·漢舊儀》晝漏盡,夜漏起,省中黃門持五夜。《註》晝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漢制,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惟元夜弛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又宣夜,窺天之器。《蔡邕·釋誨》言天體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又夜明,祭月之坎。《禮·祭法》夜明,祭月也。又武宿夜,武舞曲名。《禮·祭統》舞莫重於武宿夜。又子夜,晉曲名。《樂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