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风清老比丘释义


【月白风清】月夜的明朗幽静。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这早晚玉绳高,银河浅,恰正是夜阑人静,端的这月白风清。”《三国演义》第七七回:“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浄正在庵中静坐。”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其时则月白风清,其地则深山昧谷。”秦牧《花城·土地》:“不论是在月白风清还是九级风浪的夜里,他们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宽阔的海域。”汉

【老】〔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又《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又《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又《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又《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

【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南朝梁沉约《述僧设会论》:“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仪举止,动目应心。”元张宪《酬海藏主纸扇歌》:“终焉不得志,屏弃妻子祝髮为比邱。”明徐渭《九流》诗:“九流渭也落何流?戴髮星星一比丘。”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藕花》:“遂髠緇为比邱,云游不知所终。”胡适《<西游记>考证》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