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波澜息释义


【远】〔古文〕《廣韻》雲阮切《集韻》《韻會》雨阮切,爰上聲。《說文》遼也。《廣韻》遙遠也。《正韻》指遠近定體也。又《廣韻》《集韻》《韻會》于願切《正韻》于怨切,爰去聲。《正韻》遠之也。遠近之遠上聲,如《詩》其人則遠之類。遠離之遠去聲,如《論語》敬鬼神而遠之之類是也。又叶于員切,音淵。《詩·小雅》爾之遠矣,民胥然矣。 俗作逺。

【水波】水的波浪。亦指水。《吕氏春秋·应同》:“旱云烟火,雨云水波。”陈奇猷校释:“犹言旱云如烟火,雨云如水波耳。”《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传:“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宋苏轼《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凌力《星星草》第十七章三:“他连忙揉眼向外看,黑沉沉的夜里,看不见房屋、树影、水波。”漢

【澜】《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音蘭。大波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註》瀾,言渙瀾也。《釋名》瀾,連也。言波體轉流,相連及也。又《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音爛。義同。又瀾漫,淋漓貌。一曰分散也。《王褒·洞簫賦》恅瀾漫。又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又米汁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瀾戔餘,不可褻也。《禮·內則註》爛,力旦反。或作灡。又《韻補》叶陵延切,音連。《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息】〔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又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又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又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又《禮·月令註》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