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贫贱耻释义


【有道】1.有才艺或有道德。《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郑玄注:“道,多才艺者。”《史记·游侠列传序》:“昔者虞舜窘於井廪,伊尹负於鼎俎……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后汉书·安帝纪》:“己巳,令公、卿、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唐韩愈《争臣论》:“或问諫议大夫阳城於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2.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论语·学而》:“﹝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何晏集解引

【贫贱】。《管子·牧民》:“民恶贫贱,我富贵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连逃隐於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詘於人,寧贫贱而轻世肆志焉。’”唐崔颢《长安道》诗:“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亦指贫贱之人。叶圣陶《穷愁》:“然侠情高义,往往于贫贱求之。”

【耻】《正字通》俗恥字。(耻)《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註》恥辱之也。《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註》言不可辱也。又《廣韻》慙也。《孟子》人不可以無恥。《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