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野火不经焚释义


【峄】《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从山睪聲。《書·禹貢》嶧陽孤桐。《疏》東海下邳縣西有葛嶧山,卽此山也。又《爾雅·釋山》屬者嶧。《註》言絡繹相連屬也。又與繹通。《詩·魯頌》保有鳧繹。《註》鳧繹,二山。通作嶧。○又邑名。《左傳·文十三年》邾文公卜遷于繹。《註》繹,邾邑名。本在鄒縣。

【山野】埜”。1.山岭原野。汉刘向《九叹·惜贤》:“搴薜荔於山野兮,采捻支於中洲。”三国魏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风伯扫途,雨师洒道,按轡清路,周望山野。”元朱德润《沙湖晚归》诗:“山埜低迴落鴈斜,炊烟茅屋起平沙。”周立波《金戒指》:“第二天清晨,雪花没天盖地地飘着,山野全白了。”2.喻指民间。与“朝廷”相对。《三国志·蜀志·杜微传》:“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於山野。”唐康骈《剧谈录·道流相夏侯谯公》:“九霞曰:‘某山野之人,早修直道,无意於名宦金玉,盖以所见任直而道耳。’”宋苏轼《谢南省主文启五首·王内翰》

【不经】1.不合常法。《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蔡沉集传:“圣人之法有尽而心则无穷,故其用刑行赏,或有所疑,则常屈法以申恩。”2.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汉书·司马迁传赞》:“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顓頊之事未可明也。”颜师古注:“非经典所説。”《魏书·礼志四》:“尚书以礼式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清周亮工《书影》卷五:“或谓《礼记》皆汉儒傅会之説,语多不经,不必深辩。”3.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騶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

【焚】〔古文〕燔《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玉篇》燒也。《集韻》火灼物也。《書·胤征》玉石俱焚。《易·離卦》焚如。《春秋·桓七年》焚咸丘。《註》焚,火田也。《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集韻》本亦作僨。又叶汾沿切。《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又叶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說文》本作燓。《集韻》或作炃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