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无情意在樊笼释义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情意】1.感情。多指男女相悦之情。《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鳩”汉郑玄笺:“谓王雎之鸟,雄雌情意至。”《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楚之果自齎汤药往视疾,情意勤篤。”清李渔《风筝误·冒美》:“只怕才子害相思,才女少情意。”叶圣陶《火灾·被忘却的》:“他们那么情意绵绵地谈话,不是要衬托出她的孤零么?”2.指恩情。《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安老爷这才把……自己怎的感他情意,因此辞官,亲身寻访的话,从头至尾説了一遍。”3.心情。晋袁宏《后汉纪·安帝纪论》:“恣其嗜慾而莫之禁御,性气既成,不可变易,情意流荡,不可收復

【在】《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又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又存也。《論語》父母在。又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又姓。晉汝南太守在育。又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又昨代切,音載。義同。又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又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

【樊笼】兽的笼子。比喻受束缚不自由的境地。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久在樊笼里,復得返自然。”唐韦应物《忆沣上幽居》诗:“一来当復去,犹此厌樊笼。”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我本为厌红尘跳出樊笼,只待要拨开云雾登丘陇,身世外无擒纵。”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进了中学只有二年,就胡里胡涂地被人送进了这个精神上的樊笼。”2.指囚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莲教》:“请甲士千人,围其第,妻子皆就执。闭置樊笼,将以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