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袂馥馥侵蘼芜释义


【衣袂】1.衣袖。《周礼·春官·司服》“齐服有玄端素端”汉郑玄注:“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2.借指衣衫。宋刘过《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八:“一个穿着水白衣袂的人影,模糊地在东边的葡萄架底下一闪,便又不见了。”

【馥馥】形容香气很浓。汉苏武《别友》诗:“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唐司空图《春愁赋》:“倚兰棹兮雨霏霏,歷苹洲兮衣馥馥。”《西游记》第二六回:“正走处,只闻得香风馥馥,玄鹤声鸣,那壁厢有个神仙。”清陈梦雷《拟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幽兰在空谷,馥馥吐奇芳。”漢

【侵】《唐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音駸。《說文》漸進也。又朘削也。《春秋·胡傳》聲罪緻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又《周禮·大司馬》負固不服則侵之。又侵尋。《史記·武帝紀》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封禪書》作浸尋。《郊祀志》作寢尋。義同。又歲凶。《穀梁傳·襄二十四年》五穀不登,謂之大侵。《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侵。又姓。《三輔決錄》有侵恭。又《正韻》七稔切,音寢。貌不揚也。《前漢·田蚡傳》貌侵。《註》師古曰:短小曰侵。亦作寢。

【蘼芜】草名。芎藭的苗,叶有香气。《山海经·西山经》:“﹝浮山﹞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癘。”汉刘向《九叹·怨思》:“菀蘼芜与兰若兮,渐藁本於洿瀆。”隋薛道衡《昔昔盐》诗:“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復齐。”冯至《蚕马》诗:“黄色的蘼芜已经凋残,到处飞翔黑衣的海燕,我的心里还燃着余焰,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蘼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