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苑里报春回释义


【宜春苑】苑囿名。秦时在宜春宫之东,汉称宜春下苑。即后所称曲江池者。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艺文类聚》卷三引北周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还过宜春宫”张守节正义引唐李泰等《括地志》:“秦宜春宫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三十里,宜春苑在宫之东,杜之南。”唐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诗:“仙舆暂下宜春苑,御醴行开荐寿觴。”参见“曲江池”。2.古代苑囿名。宋代宜春苑,在河南开封城东。《宋史·太祖纪一》:“己酉,幸宜春苑。”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裏。《爾雅·釋言》里,邑也。《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傳》里,居也。《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前漢·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又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又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又百里、相里,複姓。又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报春】春天的到来。唐杜甫《百舌》诗:“百舌来何处?重重祗报春。”宋陈师道《谢王立之送花》诗:“城南居士风流在,时送名花与报春。”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五:“它仅仅是一朵小小的白花,是女儿向您志哀和报春的一朵小小的白花。”典

【回】《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又《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又《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又《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又《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又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又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