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雁杂家鹜释义


【野雁】。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善于游泳和飞行。宋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之一:“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宋楼钥《小溪道中》诗:“簇簇苍山隐夕暉,遥看野雁着行归。”典

【杂家】战国末至汉初折衷和糅合各派学说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亦指此派学者。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於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唐韩愈《读<仪礼>》:“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方读百家,好杂家之言,未暇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荀子》摄取诸家之说,创立自己的理论,已有杂家的气味。但真正说得上杂家的,还是《吕氏春秋》……书中力图综合先秦诸子,‘兼儒墨’,‘合名法’,以‘

【鹜】《唐韻》《韻會》莫卜切,音木。《說文》鶩,舒鳧也。郭璞曰:鴨也。方氏曰:以爲人所畜,不善飛,舒而不疾,故曰舒鳧。《禮·曲禮·疏》野鴨曰鳧,家鴨曰鶩。又毛氏云:可畜而不能高飛曰鴨,野生高飛曰鶩。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饔人竊更之以鶩。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庶人執鶩。《鄭註》鶩取其不飛遷。又《後漢·馬援傳》刻鵠不成尙類鶩。又《楚辭·九歌》鼂騁鶩兮江臯。《註》鶩,亂馳也。又《廣韻》《韻會》亡遇切,音務。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