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寺认金山释义


【烟寺】烟雾缭绕的寺庙。宋陆游《晚行舍北》诗:“东村隔烟寺,杳杳送鐘声。”

【认】《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玉篇》識認也。《增韻》辨識也。《關尹子·二柱篇》渾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認而已之。《後漢·卓茂傳》時嘗出行,有人認其馬,解與之,他日別得,亡者詣府送還。《元史·王克敬傳》臨事不認眞,豈盡忠之道乎。又錯認,水酒名。見《南宋市肆記》。又《讀書通》與仞通。《前漢·儒林傳》孟喜因不肯仞。又《韻會》與訒通。詳訒字註。又《廣韻》《正韻》而證切《集韻》如證切,仍去聲。義同。

【金山】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异﹞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虎於金山。”李贤注:“金山,西方之精也。”4.山名。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古有氐父、获苻、伏牛、浮玉等名,唐时裴头陀获金于江边,因改名。南宋韩世忠败金兀朮于此山下。元萨都剌《江城玩雪》诗:“千重铁瓮成银瓮,一夜金山换玉山。”清陈维崧《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