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曲中喧释义


【杨柳曲】乐府《近代曲·杨柳枝》的别称。唐白居易《和韦庶子远坊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银烛忍抛《杨柳曲》,金鞍潜送石榴裙。”唐崔涂《读<庾信集>》诗:“唯有一篇《杨柳曲》,江南江北为君愁。”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梁应来绍壬为撰楹帖云:‘一闋《荔支香》,听玉笛吹来,徧传南海;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西湖。’”亦称“杨柳歌”、“杨枝曲”。唐孟郊《折杨柳》诗之二:“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疎缘别苦,曲怨为年多。”明刘基《过苏州》诗之四:“陌上清歌最可听,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有《杨枝曲》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喧】《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集韻》與吅同。或作讙。又與咺同。《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註》師古曰:朝鮮之閒,謂小兒泣不止,名爲喧,音許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