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西路释义


【阳关】1.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左传·襄公十七年》:“高厚围臧紇于防。师自阳关逆臧孙,至于旅松。”2.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将数千兵,徼之於阳关。”李贤注:“聚名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潁水东南流,逕阳关聚,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3.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汉书·地理志下》:“敦煌郡……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西】〔古文〕《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又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又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又《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又《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

【路】《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