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中情性南无界释义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情性】。《荀子·性恶》:“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於情性矣。”《韩非子·五蠹》:“人之情性,莫先於父母,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马之与人,情性殊异。”2.性格。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鐸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唐赵璘《因话录·商上》:“夫人情性益善於初。”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唱一篇小曲儿宫调清,一团儿软款温柔情性。”《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个人的情性非用条妙计断断制他不住。”3.

【南无】[梵Namas]亦译作“南膜”。佛教语。归命、敬礼、度我之意。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归敬。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菩提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宋薛季宣《记游诗》:“遐观梦中梦,南膜佛因缘。”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南无天尊!果然善有善报,天理昭彰。”按,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南无,或作南謨,或言南摸,皆以归礼译之。言和南者,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