騩云芣木澹扶疏释义


【騩】《唐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音愧。《玉篇》馬淺黑色。《漢儀》丞相見免,乗騩馬,自府歸。又《廣韻》居追切《集韻》《韻會》居逵切,音龜。義同。又《廣韻》舉韋切《集韻》《韻會》居韋切,音歸。山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密縣有大騩山。《山海經》大騩之山,其隂多鐵,多美堊。又《集韻》徒回切,音頹。白馬。 《字彙補》亦作。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又云云:衆語也

【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沐。《說文》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徐鍇曰》屮者,木始申坼也,萬物皆始於微,故木从屮。《白虎通》木之爲言觸也。《玉篇》燧人氏鑽出火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易·說卦傳》爲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卽順之謂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則爲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又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太師》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木,柷敔也。又質樸。《論語》剛毅木訥近仁。又木彊,不和柔貌。《前漢·周勃傳》

【澹】《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談上聲。澹淡,水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註》淡,音琰。又水名。《水經注》澹水承澧水于作唐縣。又恬靜也。《老子·道德經》澹兮其若海。又平澹也。《韓愈詩》姦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澹。又動也。《前漢·郊祀歌》相放,震澹心。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啖。水搖動貌。《宋玉·高唐賦》水澹澹而盤紆。又安也。《前漢·郊祀歌》澹容與,獻壽觴。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澹臺,複姓。一曰水貌。又《集韻》都甘切,音儋。《史記·馮唐

【扶疏】疎”。亦作“扶踈”。1.枝叶繁茂分披貌。《吕氏春秋·任地》:“树肥无使扶疏,树墝不欲专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则多粃,墝而专居则多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宋姜夔《虞美人·咏牡丹》词:“玉盘摇动半厓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明刘基《梅颂》:“扶踈萧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挠其节兮。”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一:“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2.回旋貌;飘散貌。《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扶疏,槃跚貌。”《文选·嵇康<琴赋>》:“忽飘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