剉檗染黄丝释义


【剉】《唐韻》麄臥切《集韻》《正韻》寸臥切《韻會》千臥切,音銼。《說文》折傷也。《玉篇》去芒角也。斫也。《六書故》斬截也。又《集韻》祖臥切,音挫。義同。

【檗】《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阨切,音伯。《說文》黃木也。《本草》檗,或作蘖。《司馬相如·子虚賦》檗離朱楊。《張揖曰》檗,皮可染者。又小檗。《本草》陶弘景曰:子檗,樹小,狀似石榴,皮黃而苦。又《類篇》蒲歷切,音椑。槃也。从檗。蘖,非。

【染】《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琰切,音冉。《說文》以繒彩爲色。从水杂聲。徐鍇引裴光遠云:从水,水者所以染。从木,木者桅茜之屬。从九,九者染之數也。《周禮·天官》染人掌染帛。《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又柔貌。《詩·小雅》荏染柔木。又《博雅》染耦,和諧也。又姓。《姓譜》晉染閔,五代染于。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豔切,冉去聲。汚也,漬也。《書·胤征》舊染汚俗,咸與維新。 《韻會》《周禮》染人有上、去二音。 从九會意。俗从丸,非。○按《說文》收水部,今誤入。漢典考證:〔再染

【黄丝】1.黄色纤维。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乃使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黄丝之布,欲献之。”2.黄色的蚕丝。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剉檗染黄丝,黄丝歷乱不可治。”唐张说《梁四公记》:“扶桑国使使贡方物有黄丝三百斤,即扶桑蚕所吐,扶桑灰汁所煮之丝也。帝有金炉重五十斤,係六丝以悬炉,丝有餘力。”3.指刚抽芽叶之柳条。唐戎昱《赋得江上柳送人》:“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4.指花粉管。唐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堦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釵葶抽碧股,粉蘂扑黄丝。”